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14)

  唐玄顿了片刻,还是接了。

  见他掏钱,司南笑呵呵道:“不必了,权当谢礼。”

  唐玄没应,抬手丢进车头的细颈瓶里,不多不少,正好二十枚。

  司南笑笑,“您真客气。”

  唐玄挑眉,“我只是不想当‘畜生’。”

  司南:……

  直到唐玄走远了,他才想起来这次的“一文钱”没还。

  得了,下回见了再说吧。

  这样一来还能多见一次,想想还有点小开心。

  司南哼着歌,继续煮小火锅。

  经过这么一出,围观的人都散了,好半晌都没卖出第二份。

  说不挫败是假的,司南允许自己小小地失落了三秒钟,又重新精神起来,自己煮了个麻辣锅,抱着大碗呼呼吃。

  边吃边拿着生火的大蒲扇朝着大街扇风。

  旁边的货郎小哥悄悄咽了咽口水,若不是家里还有三个娃娃要养,真就忍不住掏钱买了。

  光扇风还不算,还要表演。

  “好辣好辣……”

  “啧啧,过瘾!”

  “这天气就该吃碗麻辣锅,一身汗,松快!”

  其实并不辣,筠姜和茱萸调出来的辣味和正宗的辣椒到底不同,要想唬人,全靠演技。

  很快,就有路人被吸引过来,要了一碗。

  司南瞧见对方是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家,十分大方地说:“老人小孩打九折,承惠十八文。”

  虽然只少了两文钱,老人家却很高兴,乐呵呵地追加了一份。

  两份小火锅,除去锅底、木柴、食材的成本,净赚十文钱。

  一份赚五文,真不多,就是辛苦钱。

  其实,如果司南黑心些,肉买隔夜的,蔬菜菌子的品质再差些,一份至少能赚十文。

  他却不想那么做。

  在现代的时候,他爸就是从麻辣烫摊一步步做大的。

  当初,麻辣烫刚在他生活的那个北方小城火起来,一条街上至少有六七家,不管别人价钱多低,单单他们家摊位最火。

  司爸爸唯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保证食材新鲜,肉当天卖不完第二天绝对不用,蔬菜根和蔫掉的部分一定会切掉,绝对不会为了节省那一星半点而让客人有不好的体验。

  因此,他们家回头客越来越多,慢慢从小吃摊开成拥有几十名员工的火锅城。

  即便做大了,司爸爸依旧亲自在后厨坐镇,食材上的坚持始终没变。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咱们卖的就是一个良心。”

  司南把这份“良心”带来了大宋。

  之后,又陆陆续续卖出几份,新新旧旧的铜钱铺满了一瓶底。

  刘氏特意带着妞妞过来,要了一份鲜香的鱼肉锅、一份甜甜的红枣锅。说起来,熬锅底用的枣还是她送来的。

  司南知道她是过来照顾生意的,没说不要钱,只是多多地放了些肉,还单独煮了一份妞妞喜欢的肉丸子。

  刘氏看着他麻利的动作,暗自惊奇。

  前几日听说司南要开吃食摊,不仅是她,整个茶汤巷的人都不相信,这么白白净净的一个人,哪里像是会做吃食的?不把灶台烧掉就是好的。

  更有像胡氏那样的人,背地里等着看笑话。

  没承想,司南操起刀来这般娴熟,满满一大碗肉菜,还没吃口水就流了下来。

  刘氏惊诧,“南哥儿,你何时学的这等本事?”

  “从前在我家酒楼后厨偷的师。您也知道,我爹一直不想让我做这个,就没敢在人前显摆。”这是司南一早就想好的说辞。

  刘氏毫不怀疑,反倒欣慰地点点头,“你这本事定是随了司大官人。”

  当初,司旭就是从矾楼的切菜小工做起,后来自己开了个大酒楼。

  司南给她打包好,用竹签扎上肉丸子递给妞妞,“漂亮的小娘子只收十八文。”

  妞妞接过丸子串,害羞地躲到刘氏身后,只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甜甜地弯起来。

  小孩子最敏感了,你对她好一点儿,她就会用单纯的心回报你。

  刘氏叮叮咚咚扔了一把钱。

  司南不用数,光听声就知道是多少这是从前跟司爸爸摆摊时练出来的,那时候还流行用硬币整整五十枚,把丸子钱也算上了。

  司南笑笑,“您太客气了。”

  刘氏语重心长道:“好好干,总有翻身的一天。”

  司南执手,“借婶子吉言。”

  “快忙吧,不耽误你了。”刘氏拉着妞妞,笑盈盈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