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172)

  缺点是,方子的价钱不便宜,那些小食肆肯定是买不起。

  没关系,还有第二种方式,加盟。

  和现代的加盟店差不多,总店负责装修、培训员工,店铺可以打出“司氏火锅”的名号,方子不要钱,但是要抽红利,也是十年。

  十年后可自主经营,同样需撤去“司氏火锅”的牌子。若想继续,那就接着交红利就好。

  无论选哪种,方子都不可转让,更不能泄漏,这是要写在契书中的。

  在座的皆是五味社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最次的店铺也比司南这间大。一听这些条件,原本蠢蠢欲动的心顿时冷静下来。

  他们不可能舍弃现在的经营,专门开一家火锅店,就算开,八成卖不过司南。因此,只能把火锅当作一道菜放在现有的店铺中,卖多卖少还不一定,若花大价钱买一个方子,着实不合适。

  司南早就料到了他们会是这样的反应。

  实际上,他定的这两种法子,真正想实践的只有第二种。

  他希望把那些无力自主经营的小食肆联合起来,给他们一个机会,同时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古人虽淳朴,却也极有戒心,这件事要是由他独自发起,很难取信于人;倘若借助五味社的名义,至少东西二京的食铺都会响应。

  这就是“社团”的信誉和能力。

  各家管事都没吭声。

  毕竟是商人,倘若自家不能从中得利,没人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正好,唐玄来了。

  司南借故出去,留给他们商讨的空间。

  听到唐玄的名字,众人表情怪怪的,尤其看到司南蹦蹦跳跳的小样子,不由起了八卦之心。

  有人“不经意”走到窗边,其实就是为了看司南和唐玄。结果,没看到他俩,却看到了后院里那群舞狮子的伎人。

  崔实正领着几个人,端着一碗碗豆饭和冰饮递给他们,还笑呵呵地说:“晌午还有一场,哥几个辛苦些,东家说了,耍完别着急走,管饭。”

  汉子们皆抱拳称谢,即使衣裳都被汗水浸透了,心却是舒爽的。

  众人在楼上看着,不由叹道:“司小东家是个心善的。”

  “是呢,当年司大官人也是这般,咱们这汴京城三教九流,没人不说他好的。”

  听到司旭的名字,白夜的目光有一瞬间的凌厉。

  身后的丫鬟不满地哼道:“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伍子兴沉声道:“这样的‘手段’若能一直用,伍某照样敬佩他。”

  众人皆点头称是。

  白夜冷着脸,“回去自己领罚。”

  丫鬟浑身一颤,面上皆是惧意。

  就在这时,小郭兴冲冲地跑上楼,“圣旨到了,东家在厅中摆了香案,劳烦诸位停下碗筷,随小子下去接个旨。”

  一番话轻轻松松,仿佛在说“下去喝个茶”。

  众管事险些疯了。

  那是圣旨啊!

  古往今来,有几个平头百姓能接到?

  是要青史留名的!

  有人颤声问:“莫、莫不是那画惹了祸,官家要治司小哥的罪?”

  “自然不是,官家不仅没治罪,还在画上盖了私印,请燕郡王带回来了。”小郭喜道,“是好事,诸位下去就知道了。”

  下面已经开始敲锣了,众人不敢耽搁,急匆匆往下走。

  厅中已经跪倒一大片,司南在最前面,唐玄面向众人站着,手中捧着一卷素笺。

  直到听完唐玄宣读,看着他把司南拉起来,两个人亲亲密密地把圣旨供到香案上,众人依旧不敢相信。

  官家把司氏火锅列入了中秋宴?

  还给司南封了个临时官?

  司氏火锅要火,大火。

  火遍全大宋!

  一旦在中秋宴上露脸,各地邸报必定会大说特说,司氏火锅擢为正店指日可待,以司南的头脑,分分钟在各地开起分店,到时候,五味社的势力格局指不定就要变一变了。

  更何况,还有燕郡王在背后撑腰。

  还有那个不知真假的流言,倘若司南和唐玄真是那种关系……

  众人心思顿时活络起来,刚刚还觉得买方子不值的,这时候恨不得立即跟司南签下契约。

  司南正和唐玄挂画,一个踩着凳子挂,一个在下面看着,这画面怎么看怎么……

  嗯……

  范萱儿又哭了,帷帽也顾不上系了,愤愤地瞪向司南。

  唐玄瞧见了,挑眉道:“你拒了她?”

  “没有啊,根本没”说到一半,方才反应过来,“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