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227)

  所谓画糕,就是在蒸熟的糕饼上作画,人物、草木、花鸟皆惟妙惟肖。

  做这个十分考验功夫,需得趁热,让可食的颜料融入饼中,还得手稳,但凡错上一点,整块饼就毁了。

  司南在汴京也见过,却没郑州这家做得好。唐玄为了给他送上完整的一块,花足了心思。

  一尺见方的糕饼,绿豆糕打底,甜糯米夹心,顶上有金黄的粟米和艳红的小豆,就算不看旁边的花鸟,单是这样红红绿绿地拼在一起,已经像是一幅画了。

  司南一怔。

  绿豆、小豆拼在一起?

  像是一幅画?

  一幅画!

  司南脑子里灵光一闪。

  有了!

  新的主题有了!

  他一屁股坐到地上,扯了块木板,捡了块炭条,一脸兴奋地写写画画。

  等着分糕的孩子们窃窃私语。

  “是好事吧?”

  “看样子是好事。”

  “要吃糕吗?”

  “等等师父哥吧!”

  于是,孩子们托着小脸,围坐在司南身边,乖巧地等着他。

  司南专注起来眼睛就看不到别的了,从木板上画完了,又蹿到屋里去画,早就忘了孩子们在等着他分画糕。

  孩子们眼睁睁看着他把他们当成小石头似的,抬脚就迈了过去,齐齐叹气。

  几天下来,已经习惯了。

  就盼着郡王大人早点回来。

  郡王大人回来了,就有人管着师父哥了。

  孩子们操心地把糕分了,就着热汤吃一块,再用纸包上一块带去学塾,剩下很大一块用竹箩扣好,留给司南。

  司南写好“策划案”,衣服都没换,就骑着三轮跑去了宣德门。

  他身上带着唐玄给的青铜令就是本应交给王妃的那块唐玄走之前告诉他,如果有急事,可以拿着令牌直接进宫。

  赵祯乍一看到他还挺惊奇,几天不见,怎么从精致俊俏的小可爱,变成了不修边幅的小邋遢?

  殊不知,他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

  脸瘦了,头发白了,人也不大精神。

  两个人默默地对视片刻,都有点心疼对方。

  司南把新方案呈上去,措辞谨慎再谨慎,生怕惹得他伤心。

  赵祯看了他的方案,虽然面上不显,心内却暗自惊奇。

  他这几天日夜忧心水情,把中秋宴的事都忘了,没想到司南小小年纪,竟考虑得这般周全。

  且不说新方案好还是不好,单是这份心,他就不好意思说出否定的话。

  赵祯把折子放在一边,温声道:“你先回去,我看过之后再传你进宫。”

  司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忍住,从怀里掏出巴掌大的一块画糕,呈到御前。

  “这是郡王让小子带给官家的。郡王还叮嘱小子一定要跟官家说,请您饱食三餐,不许瘦,也不许长白头发,他回来要检查的。”

  这憨里憨气的模样成功把赵祯逗笑了。他摆摆手,和气道:“我晓得了,回去罢。”

  司南稍稍松了口气,躬身离开。

  将将走到门口,又听赵祯道:“这新法子若果真不错,我便下旨,让你家里那些娃娃们一同进宫赴宴。”

  司南一愣,紧接着便是狂喜。

  官家抬举他家的崽子们,这比赏赐他一百两金子还让他高兴!

  “谢官家赏。”司南一路小跑着回到御前,心甘情愿叩了个头。

  “小滑头,先别急着谢,得让我满意了才行。”赵祯笑呵呵地摆摆手,让小太监把他送出去。

  张茂则从侧殿出来,手里提着个一尺见方的食盒,食盒打开,露出和司南一模一样的画糕。

  赵祯摇头失笑:“这个小机灵鬼,难怪玄儿喜欢。”

  张茂则调侃:“官家是吃燕郡王让驿兵送来的这块,还是吃司小郎君‘捎’来的那块?”

  赵祯笑笑,“我都吃了。玄儿不是说了吗,让我‘饱食三餐,不许瘦’。”

  张茂则赔着笑,把那块变了形的画糕托起来,叫小宫人拿下去热了。

  赵祯翻着司南的策划案,感慨道:“你说,我让那些小娃娃进宫,老包会不会又拿吐沫星子喷我?”

  张茂则躬身道:“臣以为不会,官家此举正应了那句‘爱民如子’,包大人眼明心亮,只有夸的。”

  赵祯啧了声:“他八成得笑我举棋不定前几日还琢磨着把俩孩子分开,如今玄儿真走了,我倒变卦了。”

  张茂则温声宽慰:“司家郎君孝顺又讨喜,别说官家,就是臣也忍不住想要照顾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