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231)

  司南特意解释:“这幅画并非小子所作,是听一位云游的僧人说的, 具体画作没有见过, 只知作画之人名为王希孟。”

  其实, 《千里江山图》作于宋徽宗时期, 这时候还没出现。司南犹豫过, 要不要用别的,后来实在没舍得。

  他太喜欢这幅画了, 喜欢它的配色, 也喜欢其中饱含的情怀。初三暑假, 他在自家火锅店打工, 赚来的第一笔钱就买了一幅《千里江山图》的拼图。

  那幅拼图陪伴了他的整个高中时期, 压力大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都会拿出来拼一拼, 总共拼了不下上百回, 每一寸画面都记在了脑子里。

  对于在场之人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份巧思让官家、让在场的所有宋人长了脸。

  诸位朝廷肱骨瞧着司南的眼神顿时不一样了这气度,可不是区区一个“小男宠”能有的!

  夏国来使阴阳怪气:“小小年纪, 口气不小,这图真有一千里?牛皮都要吹破了!”

  司南挑挑眉,看向赵祯。

  赵祯隐晦地点了点头。

  司南的口才他早就听说过,相当放心。

  司南清了清嗓子,笑眯眯地回:“想来贵使没有听过‘神韵’之说,也不懂‘夸张’修辞,没关系,小子不会跟您计较,毕竟夏国文字刚刚推行二十年哦,抱歉,确切说是十九年不像中原文化这般博大精深。”

  夏国使臣面红耳赤。

  西夏自元昊称帝方才创夏字、建蕃学。蕃学中所教授的,依旧是用西夏文字翻译的《孝经》、《尔雅》等儒学经典。

  所谓先撩者贱,还撩不过人家,就是又贱又蠢。

  别国使臣皆是暗笑。

  司南侃侃而谈:“之所以称‘千里江山图’,并非这幅画有一千里,而是作画之人心中存着国朝的壮美山河、千里风光。实际上,别说一千里画卷,纵然是一万里、十万里,也不及国朝江山的万分之一。”

  “说得好!小小少年便有这等才思、这般情怀,实乃国朝大幸!”欧阳修一拍桌子,开怀大笑。

  其余诸官纷纷点头。

  再次肯定,男宠之说,多为无稽之谈。

  说了半晌话,菜还温着。

  众人不舍地看了好半晌,才狠狠心下了筷子。

  吃的时候依旧带着十足的小心,实在不忍心破坏这等美景。

  最从容的反而是司家的几个崽子。

  这些时日,司南天天在这里试验,成功的、失败的,最后都进了孩子们的肚子里。

  所以,他们一点都不惊奇,还有心思窃窃私语

  “我这份是‘亭子’,我上次就吃到‘亭子’了。”

  “我的是‘大河菌子汤’!好鲜好鲜!”

  “师父哥有饭吃吗?”

  “应该没有吧,待会儿还要安排表演。”

  “我这份还没动,给师父哥留着吧!”

  “那我的分你一半。”

  “我也分给你一半。”

  孩子们懂事地分起了菜。

  高滔滔不由笑道:“你们安心吃,不用担心南哥儿,他人就在御厨,想吃什么没有?”

  对哦……

  孩子们眨眨眼,冲着高滔滔憨憨地笑起来。

  高滔滔心下一软,把专门为宗亲命妇准备的甜果子端给他们。

  小崽作为代表,奶声奶气地道谢。

  高滔滔温声道:“好孩子。”

  心下不由想着,这样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娃娃,若能给自家大郎做伴读,想来是不错的。

  以往宫宴,君臣续话的时间远远多于吃饭,这次却不然。

  众人吃完“山川”,又想吃“河流”,边吃边猜测是用什么做的,还兴致勃勃地跟旁边的人讨论。

  这边,赵祯刚吃完“千”字,发现是芋头,又去吃“里”,居然不再是芋头了,而是香软的白萝卜,开心得像个寻宝的孩子。

  还委婉地向皇后显摆:“我瞧着你那份都是绿油油的‘山头’,要不要我夹几片‘屋顶’给你?”

  “官家的好意妾心领了,妾不吃肉。”皇后没好气地说。

  赵祯笑呵呵:“司小娃当真细致,连这个都注意到了。”

  是啊,一个外边来的小厨子都知道她不吃肉,同床共枕的官家却不知。

  皇后很憋屈,想找茬。

  赵祯机智地转移话题:“时间快到了吧?该表演了。”

  司南接到他的暗示,冲殿外打了个手势。

  一声锣响,震惊四座。

  皇后满肚子的牢骚顿时哽在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