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234)

  “敢问官家,大理若想买,也是用河套马吗?”

  “贵使说笑了。大理若有意,用药材换即可。”赵祯笑着摆摆手。

  今年四处水患,中原药材几乎用尽,若能用自行车同大理换一批,无疑是雪中得炭。

  赵祯看了眼司南,眼中满是慈爱,俨然把他当成了福娃娃。

  司南眼底含笑。

  这下,官家一定满意了吧?

  不会把唐玄扔到西北了吧?

  大理使臣又问:“用药材的话,如何说?”

  “换市价折算即可。”赵祯轻叹一声,煽了个情,“去岁国朝大疫,大理千里送药,这等情谊朕铭记于心,权当赔上些人工吧!”

  大理使臣极其配合,站起身,深深一揖,“官家仁爱,今日之事,我等必会转告国君。”

  大宋诸臣皆起身,代赵祯还礼。

  两国之间其乐融融,和夏国对比鲜明。

  其余诸国算是看出来了,傻子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就连辽国的态度都好得不得了,最后同官家说好,用铁矿石换自行车,具体怎么换,私下再说。

  最后只剩夏国。

  就算赔得裤衩都没了,没藏吾恼也不能再抵赖。然而,还是不甘心。

  官家雅量,主动给他降到两匹马。

  在一片赞颂声中,没藏吾恼憋屈地答应了。

  他甚至做好了回国后被打死的心理准备,或者把同行的使臣都杀光,不让这件事被太后姑姑知道。

  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宋人太爱写文章了,屁大的事都能洋洋洒洒写上一万字,没几天就会传到夏国去。

  唉!

  简直想死。

  闲的没事干嘛招惹那个卖火锅的?

  司南立了大功。

  这和煮火锅请官家品尝、说好话哄官家开心还不一样,他今日安排的一切,都是给大宋争光、为百姓谋福的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富弼偏头同欧阳修商量,打算联名举荐他入朝为官。

  包拯听见了,摆摆手,“没用,荐了也白荐,那小娃不想当官,就想卖火锅。”

  富弼一听,更加赞赏。

  果真是个超凡脱俗的小郎君啊!

  高滔滔轻笑道:“我越来越觉得,玄儿同他交好,是咱们家赚了。”

  赵宗实由衷点头。

  就刚刚那形势,换成他,真不一定能如此聪慧、如此从容地应对。

  是他目光短浅,看轻了司南。

  赵宗实心内暗愧,默默倒了盏赔罪酒,隔空冲司南举了举。

  司南笑眯眯地朝他执了执手。

  这一幕,不知被多少有心人看在眼里。

  孩子们特别特别开心。

  这一刻,师父哥在他们眼里就像正午的日头,咻咻地闪着光,又光明又温暖的那种!

  宴席还没结束,宾客们继续吃“千里江山图”。

  待宫人们将殿中的道具搬走,最后一个节目出场了是司南为了调节气氛自编自导的滑稽戏。

  宋代的滑稽戏多讽刺时政、反映现实生活,在笑声中体现民众的心声,从不会担心惹怒统治者被杀头。

  其中有一个角色叫“装孤”,专门用来扮演长官或君王,常常是反派。

  赵祯看到虞美人和于三娘等人打扮成男人的样子出场,一阵头疼,生怕司南整出什么夭蛾子。

  “策划案”上只说这里有话本表演,没说是讽喻时事的滑稽戏。

  直到瞧见虞美人身上的“官袍”,赵祯又放心了,演的不是他。

  包拯却不高兴了,他亲耳听到,虞美人用柔美的嗓音说:“吾乃包青天,坐镇开封府……”

  这这这……

  他可没说过自己是“青天”!

  这头衔太吓人了,包拯想跑。

  赵祯幸灾乐祸,“包卿,急什么,心虚了?”

  包拯重重一哼,还真就不走了。

  老包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端,不怕骂!

  作为忠实迷弟,司南当然不会骂他。

  表演刚好到热闹处。

  小娥扮演的苦主跪在地上,用涂着胡椒粉的衣袖擦了擦眼,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法子是司南教的。

  “求大人为草民作主!草民同人饮酒,恐醉酒无状,便将十两黄金交于张三保管,谁知他竟不认了!”

  “大人明察!分明是李四血口喷人,草民根本没见过什么金子!”于三娘演的便是张三,一抬眉,一挤眼,活脱脱一个奸诈的小人!

  宾客们纷纷笑了,指着于三娘说:“一定是她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