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246)

  如果这次她不死,以后还会更疯狂地对付司家人。于三儿、于三娘都搭进去了,都没让她有丝毫悔意,于大娘、于二娘,还有于七宝都不能幸免。

  “我不后悔,一点都不后悔!”

  “她说如果大郎哥不肯娶,就卖掉我,拿着钱离开汴京!我亲耳听到她跟徐婆子说,连出京的船都雇好了!”

  “如果不是大郎哥力保,咱们姐妹三个会被充为军妓、七宝贬为奴籍,她偷钱的时候,可想过这些?”

  于三娘声声控诉,嘴上说着狠话,实际不断发抖。她是自责的,尽管胡氏那般害她,她还是控制不住地自责。

  于大娘抱住三娘,放声大哭:“不是你的错,要怪就怪我,是我站出去作证的……老天爷,要下地狱就让我一个人下吧!”

  二娘、七宝也哭成了泪人。

  是他们亲口作证,将生母送上了断送台。

  一生的阴影,要如何治愈?

  于家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终结。

  于大娘成亲的日子定在了八月二十,嫁妆前几天刚送过去,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男方又原封不动地抬了回来。

  对方并非刻薄人家,虽然没把胡氏的过错怪罪到于大娘身上,然而,结亲是两个家族、乃至两个姓氏的结合。

  于三儿坐牢,对方看在于大娘的面子上,忍了;没承想,没过多久胡氏又要被砍头,男方那边说什么也不愿迎于大娘进门。

  于七宝气坏了,像个小男子汉似的站出来,拦着对方,不让他们把嫁妆抬进门。

  这桩婚事是于大娘千盼万盼的!

  未来姐夫和自家从小相识,最是忠厚老实!

  于二娘哭着求。

  于三娘也难得软下态度,打起精神,好声好气地解释。

  然而,没有用。

  就算未来姐夫再喜欢于大娘,他的爹娘叔伯也不会同意。

  犯了大罪,是要株连亲族的。

  于大娘反倒很平静,她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惩罚。老天爷罚了她,反倒让她心安一些,她应该受的。

  邻居们没有看于家的热闹,而是主动帮他们和男方那边交涉,嫁妆聘礼一样样清点完毕,很平静、很体面地解决了这件事。

  临走前,那个年轻的汉子终于鼓起勇气,看向于大娘。这样的场合,他本不该来的,是他执意要来,想再看看她。

  于大娘垂着头,施了一礼。

  十余年的情谊,便在此刻了结了。

  外面的动静,司家小院都能听见。

  司南没出去,孩子们也没出去。

  只有槐树和冬枣两个大些的帮着搬了搬嫁妆,全程没跟于家人交流。

  于家姐弟并不怪他们,他们也知道这事不是自家的错,就是有种不知道是不是要解释、不知道是不是要安慰、明明很坦荡觉得你应该不至于怪我但是又不敢肯定的感觉。

  就……很尴尬。

  一直到了饭点,司南不声不响地多做了一些,二郎不声不响地端着,送去于家。

  是于七宝开的门。

  这个前天还打着滚要吃胡饼的小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扛起了整个家。

  彼此对视一眼,于七宝很快低下头,耷拉着小脑袋往回走,门却没关。

  二郎提着食盒进去,一样样摆在石桌上。

  说起来,于家这个院子还是当初从司家手里买的,要价极低,几乎是半卖半送,为了感谢于三儿的救命之恩。

  胡氏嫁过来后,在院子里种上树,挖了井,摆上石桌,布置得和司家一模一样。

  二郎摆饭的时候,七宝就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半晌,才用很小的声音说:“以后,我还能去你家吃饭吗?”

  二郎没有刻意对他态度很好,而是像往常那样拽拽地说:“想去就去。”

  七宝小心翼翼,“大郎哥还想看到我吗?”

  二郎手上一顿,拿眼瞅着他,“你怪我哥吗?”

  七宝连连摇头,“三姐姐说了,大郎哥是苦主,他不怪我家就是好的!”

  “你娘秋后就要问斩,因为我哥告她偷钱。”二郎狠了狠心,把最血淋淋的事实揭开。

  七宝红了眼圈,哽咽道:“我不懂……我就听三姐姐的话,三姐姐说,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大郎哥的错,不让我们做坏人……”

  二郎悄悄地松了口气,小大人似的拍拍他的肩,“以后,你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七宝重重点头,吸了吸小鼻涕,又是那个依赖二郎的于七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