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283)

  婆婆又唠叨了两句,小郭耐心听着,直到她说完了,才转身进了南屋。

  玩牌的几个小子瞧见他,张了张嘴,大概是想打个招呼,结果什么都没说。

  小郭主动开口:“不早了,赶紧收拾收拾歇了,明儿百味赛,不能出岔子。”

  小子们相互瞅瞅,把手里的竹片牌往炕角一拨拉,铺盖卷一扯,躺倒就睡。

  小郭比他们讲究些,洗了脸,冲了脚,扫了炕,吹了灯,这才安生躺下。

  月底了,月亮弯弯地挂在树梢,照得炕上一片银霜。难得有些安静,没有鼾声四起,也没人吹牛胡扯。

  兴许是小郭的坦荡起了效果,有人突然说了句:“这些天,对不住了。”

  今日司南说了他们一顿,把他们骂醒了。回头想想,确实是,小郭的为人他们平时都看在眼里,不可能突然变坏了。

  “大老爷们,酸不酸?”小郭嘴上说着嫌弃的话,语气却是轻快的。

  小伙子们跟着活跃起来

  “草!睡觉睡觉。”

  “明儿个加油干,让咱东家拔个头筹。”

  “切,说的好像你挺重要似的,没你东家照样能拔头筹。”

  “……”

  黑暗中,小郭勾了勾嘴角。

  坚定了自己的心,整个人既轻松又充满力量。

  第二天,他主动找到于三娘,放话:“我会盯着你,倘若你对火锅店不利,就算东家护着,我也不会放过你。”

  于三娘满脸笑意,“对对对,请你一定要这样做。”

  加油,挺住!

  光明的前程在向你招手!

  小郭……无语。

  ***

  百味赛的地点选在了琼林苑。

  苑中既有亭台楼阁,又有开放的场地,便于支上围屏,架起锅灶。

  之所以有进士登科般的待遇,是因为这次百味赛官家和后宫的娘娘、娘子们也会来。

  每个参赛者都卯足了劲,争取大显身手,给自家店铺谋个前程。

  这次参赛的店铺多,裁判也多,足足有二十位,其中有男有女,有老人有稚童,有官员,有读书人,有普通百姓,还有码头的脚夫。

  最有趣的是,这些平民裁判都是礼部临时在大街上揪的,一口气揪上几十个,直到打分的时候再抽签决定哪几个人的分数有效。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想提前贿赂都不成。

  这是百味赛的传统,为的就是选出来的菜品“天下皆可食”,而不是只供皇室。

  司南觉得开创这一赛事的绝对是个心怀万民的人,这样的情怀正是大宋的温度,也许不会青史留名,却一定会被时人津津乐道。

  学塾休沐,孩子们也来了。

  这次他们不是过来玩耍,而是来工作的。

  小家伙们穿着蓝白相间的帅气制服,扬着大大的笑脸,在自家棚子前摆好竹桌竹椅、杯碟碗筷,等着裁判们过来品尝。

  还没开赛,司南正在棚中清点食材,便见唐玄带着一个小少年走了过来。

  少年不过十余岁,生得疏眉朗目,气度不凡,银白色的直裰长衫规规矩矩地穿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黑色皂靴一尘不染。

  司南不由挺直了腰杆。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里的活计,直勾勾地盯着看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优秀的同龄人,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也确实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唐玄介绍道:“这是十三哥和滔滔姐的长子,小名仲针。”司南膝盖一软

  未来的皇帝陛下!

  赫赫有名的宋神宗!

  头顶的小人儿狂跳着转圈圈,求握手,求合照,求签名……实际努力装作淡定的样子,恭恭敬敬问了声好。

  赵仲针还了一个晚辈礼,“母亲说玄表叔交了一位朋友,仲针特来拜见。”

  司南惊大于喜,暗搓搓给唐玄使眼色。

  唐玄倒是挺满意,摸了摸赵仲针的小脑袋。

  赵仲针虚岁只有十一,小大人似的,无奈地瞅了他一眼,又朝小崽几人抱了抱拳,“中秋宫宴,我被雨水所阻,未能及时回京,幸得诸位伴在双亲身侧,仲针在此谢过。”

  孩子们早就被他的风姿惊住了,呆呆的没有反应过来。幸而平日里司南经常教导,小家伙们才没失了礼数,毕恭毕敬地揖了揖身。

  赵仲针眸光微闪。

  母亲说得没错,这些孩子虽然曾经是乞儿,却个个有礼有度,丝毫不是那等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尤其是前面这个年纪小的,眸光清澈,神色镇定,比某些世家子半点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