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322)

  巡逻的禁军维持着治安,小心护卫着激动的人群,难得耐着性子没有推推搡搡。

  早朝还没结束,朝堂上也得了信。

  赵祯带着百官大步赶至宣德门,远远便听到司南带着百姓们喊口号

  “抵制辽盐,从我做起!”

  “护我大宋,匹夫有责!”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唤起了百官年少时的凌云志,震得赵祯心口发烫。

  他推开宫人搀扶的手,一步步踏上高台,视线往百姓身上一一扫过。

  司南放下大喇叭,百姓们也渐渐收了声。

  赵祯持着手,缓缓道:“朕是你们的官家,是大宋的一国之君,为回报诸位的爱国之心,朕保证,只要从今日起不再购买私盐,从前的事既往不咎。”

  百姓们大大地松了口气,皆揖手行礼,感念官家仁德。

  赵祯继续道:“朕最心爱的养子已赶赴边关,随行的还有狄青大将军的二儿子,宋境有数十万大军驻守,朕向你们承诺,有朕在一日,便不会让辽军马踏中原,欺我百姓!”

  说完还往司南身上扫了一眼。

  司南神色一凛,上赶着拍马屁,“官家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下意识地跟着喊:“官家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什么乱七八糟的。”赵祯低声骂了句,语气不甚严厉。

  司南吐吐舌头,扶着他迈下高台。

  赵祯没拒绝,反倒端起了长辈的款。

  司南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知道,司氏火锅店的这场危机算是顺利度过了,五味社那些人的性命也算保住了。

  更惊喜的还在后面。

  为了嘉奖司南的这场爱国壮举,赵祯带着文武百官到他店里吃火锅。

  宰相富弼、枢密使韩琦、三司使张方平、翰林学士兼开封府少尹欧阳修、御史中丞包拯,连带着朝中新锐王安石、司马光……都来了!

  除了已逝的范仲淹,以及在家为母守丧的苏轼、苏辙两兄弟,大宋的背诵默写天团就集齐了!

  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千古文章一大家的欧阳修大人还朝他笑了一下!

  司南简直美滋滋!

  不仅是他,店里的员工们激动得走路都发飘,原本一个个口齿伶俐,这时候话都说不全了。

  这么多大人物,居然这么近、这么真实地坐在了他们面前,听着他们报菜单,等着他们上菜,由他们服务。

  这可真是……够吹一辈子牛了!

  人生啊,处处充满了变数。

  前一晚,司南还为火锅店的前程通宵未眠,眨眼间,满朝文武都来吃火锅。

  完全可以想象,明日的邸报上会怎么写,不出半月,整个大宋都会知道这家官家带头、百官齐聚的火锅店。

  司氏火锅店,要火。

  不仅当今官家来了,还把下一任官家,下下任官家都带来了!

  亲眼看到三代君主在他店里排排坐,吃火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圆满的?

  司南已经想好了,明天、不,待会儿就在门上挂个牌子

  吃火锅吗?

  偶遇官家的那种!

第102章 去找他!

  司南为了满足自己“吸官家”的小心思, 把赵祯、赵宗实、赵仲针祖孙三代安排到了同一个雅间。

  官员们嘴上说着不敢叨扰官家,实际就是不想跟他们坐在一桌根本没办法好好抢菜!

  最后,只有包拯坐了过去。

  司南亲自服务这桌, 上上下下地端菜、上锅底、调小料, 还特意给赵仲针舀了一碗醉山楂, 是用度数极低的甜酒腌的,小孩子也能吃。

  因着唐玄的关系,赵仲针一直把司南当成长辈,规规矩矩地行礼道谢。

  这位未来的小官家生得俊美,一言一行规范得像是模子框出来的, 司南瞧着就稀罕。

  不愧是敢于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一代明君啊!

  相比之下, 赵宗实就像个老好人,全程笑呵呵:“南哥儿, 别忙活了, 坐下一起吃。”

  司南笑着道了谢, 还真不敢坐。

  待他走后, 赵宗实禁不住夸道:“南哥儿没有读书考取功名, 当真可惜了。今日来的这一出, 足见其心性手腕。”

  赵祯瞧了他一眼, “你想说什么?”

  赵宗实清了清嗓子, 暗搓搓敲边鼓, “球球还挺有眼光的,一早就看出南哥儿是块璞玉。”

  赵祯呵呵呵。

  就知道你们都是一伙的!

  一怒之下吃了三大口羊肉。

  赵仲针年纪虽小, 却极其孝敬, 没让宫人动手,而是亲自给赵祯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