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347)

  钱朗天生一股冷冰冰的凶相,这样板着脸讲解的时候,唬住了不少人。

  百姓们这才知道,他们私下买的原来不是东边运来的海盐,而是辽盐!

  倘若这话是唐玄或狄咏说出来,他们还会存着三分怀疑,换成钱朗一下子就信了。

  钱朗是本地人,是河间府的骄傲。他的人品和他那个势利眼的母亲完全不同,再正直不过!

  为了更直观地让百姓们了解到贩卖辽盐的后果,唐玄仿着司南在汴京时的做法画出一幅幅图。

  只是,那图不像“官家吃火锅”“包大人啃猪蹄”那么有趣,而是血腥且直白的“罪犯行刑图”。

  钱朗还怕他们看不清,把展板扯过去,一幅挨一幅地讲解

  “这是绞刑。绳套不会一下子收紧,会慢慢来,让犯人充分尝到死的滋味。”

  “这是腰斩。看到这个铡刀没?锋利些还好,若是碰上个钝的,一下斩不断,还要斩两下、三下、四五下……”

  “这是凌迟。就是一刀刀把肉剐下来,很多人不是割肉割死的,而是吓死的。”

  百姓们白了脸,有那些胆小的要么一屁股坐在地上,要么仓皇逃蹿。

  这里所有人,没有一个没买过辽盐的!

  尤其那些负责贩盐的小头头,他们颤着手脚算了算,满门抄斩、凌迟处死没跑了。

  然而,逃是逃不了的,唐玄已经派兵把河间府团团围住了,一个狗洞都没放过,就算跳了河也得捞上来。

  底下哭声一片,还有浓浓的尿臊味。

  唐玄清了清嗓子,道:“够了,说后面。”

  钱朗收到指示,话音一转:“是不是有人不服气,以为不就是买了些辽国的盐吗,又能怎么样?”

  他把手放在巨大的展板上,用力一按。

  吱纽一声,展板翻了个面。

  另一面依旧挂着数幅图,百姓们已经不敢看了。

  没关系,钱朗会说给他们听:“买辽人的盐,就是替他们养兵、养马、养牲畜!他们吃饱了,马壮了,就会占我大宋山林,欺我大宋百姓!”

  宣纸上画着辽人和汉人。

  辽人握着鞭子,穿着华丽,汉人一个个赤身裸体,像牲畜似的被辽人赶到羊圈……

  “如果你们养大他们的野心,养肥他们的兵马,河间府将是第一个被辽军铁蹄践踏之地!”

  钱朗大声道:“有谁愿意做辽人的奴隶,被辽人像牲畜一样践踏?”

  百姓怔怔地望着展板,吓呆了。

  唐玄肃着面容,沉声质问:“有谁愿意?”

  “没有!”兵士们大声回答。

  唐玄的视线百姓们的脸上一一扫过,“有谁愿意?”

  “没有!”司南带头喊。

  “有谁愿意!”

  “没、没有。”

  喊的人越来越多,只是断断续续。

  “有谁愿意?”

  “没有!”

  所有人都跟着喊起来。

  “有谁愿意?”

  “没有!”

  声音愈加坚定。

  所有人都红了眼圈。

  他们已经没有心思考虑买了辽盐是不是会腰斩、是不是会凌迟了,此时此刻,所有人都盯着展板,看着那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因为真实,才愈加惊悚。

  光吓不行,还得有希望。

  司南跳上台,大声说:“官家说过,不知者不罪。从前就算买过辽盐也没关系,只要交出来,家里不剩,就不会追究!”

  什么叫峰回路转?

  什么叫死里逃生?

  这就叫!

  百姓们恨不得现在就跑回家,把辽盐全都拿出来。

  司南勾了勾唐玄的手,“我能不能自由发挥?”

  唐玄点头。

  司南清了清嗓子,说:“郡王也说了,不让你们白交,一斤辽盐换半斤宋盐。”

  这下,半点犹豫都没有了,赶紧回家拿盐!

  为了给司南正名,唐玄特意把收盐的地方设在了俊俊面馆。

  他要让全城百姓都知道,司南不是官府走狗,而是为他们说话、救他们一命的智者。

  说到底,还是在替自家少年撑腰。

  换盐的时候,司南私下透露:“这件事可大可小,郡王来河间不光是为了阻止辽人卖私盐,也是为了解决河间府盐价过高的问题……如果让官家看到你们的爱国之心,想必他老人家会有决断。”

  这句话如一剂强心针,让百姓们看到了曙光。

  如果能踏踏实实过日子,谁会提心吊胆买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