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_作者:孟冬十五(356)

  “郡王大人, 槐树哥没回来吗?”小崽软软地问。

  唐玄挑眉, “叫什么?”

  “郡王爹爹。”小崽聪明地改口。

  幼稚玄终于满意了, 稳重道:“槐树留下吃一位同僚的喜酒, 三日后同永安县主一道回京。”

  小崽眨了眨眼, 看看他又看看司南, 然后凑到他耳边, 用很小很小的气音说:“小崽也想吃喜酒郡王爹爹和师父哥的。”

  唐玄揉揉他的小脑袋,嘴角不经意溢出柔软的笑, “快了。”

  小崽眼睛一亮, 惊喜地把头埋到他肩窝。

  唐玄笑意不减,抱着孩子,挨着媳妇, 不紧不慢地走在大街上。

  今日腊八,街上不少行人,瞧见一家几口纷纷上来攀谈问候。

  司南和唐玄在河间府的事迹早就在传遍了全京城,如今百姓俨然把他们当成了英雄看待。

  大伙争先恐后地同他们打招呼,熟稔之余,又多了几分无法掩饰的敬意。

  司南心态很稳,依旧是那个热情幽默的司小东家。

  不傲不骄,不改初心。

  众人心内更为敬服。

  终于进了家门。

  黄狗小呆第一个扑过来,尖尖的耳朵背过去,脑袋尾巴一起摆,喉咙里发出“呜呜嗯嗯”的声音,尽全力表达着对主人的思念。

  条条崽也迈着小短腿跑过来了,抬着小前爪看看司南,又看看唐玄,最后居然选择跳到“那个可怕的两脚兽”怀里。

  因为,崽崽最喜欢的小两脚兽也在呢!

  条条崽的父母,小黑和小白也过来嗅了嗅司南,然后又飞快地钻回了窝里。

  小羊和母羊也咩咩叫着,冲司南打招呼。

  冷清的院落一下子热闹起来。

  司南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多月没住人的样子。

  屋子打扫过了,炕烧暖了,棉被皮褥都是新晒过的,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就连草棚里米面调料都添上了。

  二豆煮好了腊八粥,在锅里温着。

  香香甜甜的味道逸出来,一闻就馋了。

  司南要盛,被孩子们按到椅子上,他们自己动手,一碗碗盛好,放到司南和唐玄面前。

  不光有粥,还有一屉白白胖胖的花饽饽。

  花饽饽的形状特别好玩,不是传统的寿桃、花朵或者小兔子、小老鼠,而是照着条条崽、小羊羔、小呆和家里的孩子们捏的,最前面的是司南和唐玄。

  细看并不像,却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每个人、每只动物的神韵,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笼屉边上有个长条条,把几只白白软软的花饽饽圈在一起,用红色的颜料写着“一家人”。

  司南满眼惊喜,“二豆,跟谁学的这手艺?”

  “不是我,是小馒头。”二豆憨憨一笑,把小馒头推到前面。

  小馒头还在州桥的时候又小又瘦,脸颊都陷进去了,如今在家里养得白白胖胖,真像个宣软的小馒头了。

  小家伙挠挠头,腼腆地笑着,“我现在不学做火锅了,跟着林嫂嫂学捏花饽饽……嫂嫂说,我捏得还行。”

  “这哪儿是‘还行’啊,简直棒极了,天下第一超级棒!”司南把小家伙捞到怀里,捏了捏小胖脸,“你哥我可做不出这么好的花饽饽。”

  得到司南的夸奖,小馒头激动得脸都红了,一下子抓过代表自己的那个花饽饽,送到司南嘴边,“师父哥,你吃!”

  司南失笑,“我可舍不得吃我家娃,我还是吃自己吧!”

  说着,拿起“自己”,一口咬掉头。

  孩子们都笑了。

  “小崽也吃自己!”

  “二豆也吃自己!”

  “我也吃自己!”

  “……”

  大家都吃起了“自己”。

  最后剩下“槐树饽饽”和“郡王饽饽”。

  小崽小心地把“郡王饽饽”抓起来,举着送给唐玄,“爹爹,你也吃自己吧!”

  唐玄接到手里,拐了个弯,送到司南嘴边,“让南哥儿吃我。”又把司南手里那个缺了头的抠过去,“我吃南哥儿。”

  眸中的侵略与暧昧不加掩饰。

  司南嫩脸一热,咬掉他的头。

  孩子们嘻嘻笑着,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交换起来。

  喝粥吃饽饽,总觉得少点滋味。

  吃到一半,二豆呀的一声:“还有大骨头!二娘姐姐炖了大骨头!”

  孩子们这才想起来,像一筐小土豆似的骨碌碌跑到灶台边。

  你拿碗,我端盆,他掀锅盖,我掌勺,总之每个人都能找到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