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年代文里养娃记_作者:薄荷一颗糖(38)

2020-11-14 薄荷一颗糖

刘县长没理胡局长,笑着看木蓝,“原来刘公子就在你们府上?那咱们快走吧。等到了家里,我再详细说给你听。”

“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家少爷又是谁?”木蓝问,“你们怕不是搞错了。”

“没错没错。”胡局长抢先一步,“刘大帅的独子刘耀祖,此刻就在你们家。大帅身边的张副官昨晚上给我来了电话,说是先让我们安顿好少爷,大帅过两日可能要亲自来接少爷回省城。”

刘耀祖?木蓝寻思着,家里此刻除了巧心阿宝和巧灵,就是根生了……对了,她突然想起,听阿宝说起过,根生的大名好像是叫刘耀祖,根生是他的小名。

这时,围观的人比刚才更多了。因顾忌着刘县长和胡局长都在场,人们不敢大声议论。但听了这则惊天新闻,忍不住都窃窃私语了起来。

正源县地方不大,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大帅糟糠葬身火海,小少爷流落正源县的消息,就跟插上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县城。

“怎么可能?这也太过离奇了。”有人表示不信。

“不可能有假,刘县长和胡局长亲口说的,当时不少人都听到了。”

还有人叹气,替根生娘惋惜,“一个人带着孩子,辛辛苦苦熬了这么多年。只要再多活一两日,就是大帅夫人了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怎么在这当口,就死于非命了呢。”

“谁说不是呢!但你再往深里想,怎么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这当口死了,你说巧不巧。”当然了,这些话也就背地里说说,谁也不敢大张旗鼓地议论。据说再过几日,根生的亲爹刘大帅就会来正源县接他回省城。刘县长和胡局长恨不得都把根生接到自己家里。

“刘公子看着就聪明伶俐,是在县里的学堂里念书吧?我家里有许多书,有些还是我从东洋带回来的。你要是去了我家,随便你看。”刘县长满脸笑容对根生说。

胡局长摸了摸根生的头,干笑两声道:“我和大帅当年一起在北洋军里扛枪的时候,常听他说起家里儿子还小,没想到一转眼他娘的都长这么高了。这几天你就住我家吧。我让人顿顿上酒楼给你买好吃的回来,你想吃啥就吃啥。看书有啥意思,到时候我请个戏班子回来,想看哪出戏咱就点哪出。”

根生被这架势给惊着了,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怎么自己突然间就从个被人嫌弃的累赘变成了个抢着要的宝贝?自己那多年没有了音信,连模样都记不清的爹,怎么就做了大官?刚经历了丧母之痛,就突然冒出来了个做大帅的亲爹,他一时半会儿有些接受不了。

刘县长和胡局长脸都笑僵了,嘴皮子也磨破了,但根生谁家也不肯去。他说,除了这儿,他哪也不去。

最后,胡局长见没有办法,就把自己带来的人马都留了下来。吩咐他们在大帅到来之前,每日都守在木蓝家门口站岗,务必要保证小少爷的安全。正源县地方小,本来就没有多少警察。这样一来,整个警察局三分之二的人手,就被胡局长这么留在了柳树巷。

刘县长一看这情形,心想这胡局长看着是个粗人,没想到还有这头脑。他留下这些人守在这里,明着说是要保护刘少爷的安全,实则是为了防着自己抢了他的功劳。这就好比是得了个宝贝,得让人一刻不离地守着,心里才能踏实。

于是,他便吩咐身边的张秘书,这两日也不必跟在他身边了,就每日准时来柳树巷这里,听候刘少爷的差遣,务必要照顾好他的生活起居。

刘县长和胡局长走了没多久,根生的亲舅舅和亲舅妈就到了。

原来,根生的舅妈吴氏上街买菜,刚出了家门,就碰到了平时不怎么待见的邻居。两家人从前闹过矛盾,每回见了都横眉竖眼跟仇人似的互不理睬。但不知为何,今日那人见了她,满脸堆笑地跟她打招呼,还说什么“从前的事都是我们不好,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别跟我们计较。”

吴氏满心狐疑,又走了没两步,又遇到个跟她交好的熟人,一见着她就拉着她亲热地说,“恭喜了。”

吴氏心想,她家既没娶媳妇,也没嫁女儿,这哪来的喜事啊?

那人见她发呆,问她:“你家大姑子的事,你还没听说?”

“一大早的真晦气。”吴氏啐了一口,“你大清早提她做什么!”

“你先听我说完啊。她先前不是嫁到了柳树巷的刘家吗?如今街上的人都在说,她男人做了大官,好像是当了什么……大帅?那你家男人往后可就是大帅的小舅子了,你说这可是不是天大的喜事?”

“她男人?”吴氏一脸的不相信,“你是说刘二狗?当年拿了她的嫁妆,扔下他们孤儿寡母不管的那混蛋?就他也能做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