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_作者:麻辣香橙(196)

  催妆鼓顾名思义,头天晚上,女家会在自家门前敲锣打鼓,用锣鼓声告知全村人,某某家的闺女要出嫁啦,有人情来往的可以来添妆,没有人情来往的也可以来凑热闹,给姑娘添个喜气。

  孔志斌一路听着欢快喜庆的锣鼓声,悄悄溜进村往自家的方向走,生怕被发现了。村子小,他不可避免的经过了二伯家附近的巷子,时不时有人经过。一旦有人走过,他赶紧悄悄地贴着墙站在路边,没被注意才松了口气。

  好在黑天看不清,加上大家都是奔着添妆贺喜来的,也就没人多注意他。两个妇女袖着手并着肩,一边说笑一边走过来,其中一个笑嘻嘻地说:

  “四奶奶,听说冯荞婆家给她准备了三十六条腿的嫁妆,真的假的啊?”

  “那是真的,你去了就看见啦,她二伯家放满了一院子。不止三十六条腿呢,开始听说是三十六条腿,后来她那个对象又说城里时兴大衣柜,又做了个大衣柜,我去看了,全都是顶好的木料做工。”

  “啧啧,那么好的婆家,冯荞这姑娘可不容易,从小没妈,亲爸靠不住,如今弄的在二伯家出门子,明天嫁过去可就享福啦。”

  “那是。陪嫁被褥也都是顶好的,我跟你七奶奶亲手给她做的喜被,用的都是厚实的新棉花……人家姑娘自己也争气,摊上那个爸不顶用,人家自己做工挣钱有工资,被子枕头啥的都是人家自己拿的钱。”

  “这姑娘,是个聪明能干的。”

  两个妇女一边说说笑笑聊着,一边往锣鼓声的方向去了。

  孔志斌愣愣地站在原地,靠着土墙,心里顿时像扎了一根尖刺似的,他两腿一软,砰的跌跪在地上。

  他到底做了什么!

  孔志斌抬起手,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巴掌。

  ☆☆☆☆☆☆☆☆

  二伯娘家门口,催妆锣鼓一队排开,热热闹闹的欢腾着。

  其实那时候也没什么好“添妆”的,日子穷,自家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什么拿来添妆呀。交情好的村民邻居就过来看看坐坐,说几句贺喜的吉利话,至近的亲戚朋友,手头上宽松些的,可能会按照当地风俗,买两包点心、送一个脸盆、手巾之类的。

  更多的则是来表示帮忙。没钱可以出力呀,明早上新娘子出嫁,要用人抬嫁妆呢,新娘子那满院子的柜子箱子,都要绑上红绳,一路抬着送到婆家去。抬嫁妆的队伍越长,新媳妇越有面子。

  这些嫁妆,在前儿一大早,由农具厂的李师哥指挥几个学徒和几个临时找来帮忙的乡民,一路抬着送到二伯家来,最新做出来的大衣柜还散发着油漆味儿呢。

  冯荞此刻正呆在东屋里。她出嫁办喜事需要一间单独的屋子,为此二哥把他住的东屋暂时腾了出来,虽然只有一个晚上,可二哥今晚可没地方住啦,只好去大堂哥家打地铺,不过他打地铺睡觉的时间也不充足,冯荞出嫁,他这当哥的可有的忙呢。

  冯荞很悠闲的坐在床上,几个本家的小姑娘还有几个堂嫂,陪着她说说笑笑。寇小胭也在,她今天得了二伯娘给的任务,专门负责跑腿、负责传话和零使唤,大约是觉着自己工作挺重要,寇小胭小脸上满是兴奋。

  “小胭!”外头二伯娘一声吆喝。

  “哎!”小胭响亮的答应一声,立刻撒腿跑了出去。

  “这个小胭,二伯娘真留着养了?”一个远房堂嫂拿胳膊碰碰大堂嫂,“你说二伯娘图的个啥呀,这么大的小丫头,尽管能干点儿活,可养几年也就该出嫁了,帮不了家里多少,万一到时候二伯娘再给她陪送些嫁妆,你们可就吃亏了。”

  “我婆婆这人心善,小胭这情况,婆婆也不忍心把她丢出去不管呀。”大堂嫂是个厚道人,更不会傻到当着外人面说婆婆坏话,就笑笑说:“等开了春我也要去生产队出工了,家里零碎活儿正好交给小胭,还能帮我看看孩子,她其实也不吃闲饭。”

  大堂嫂去年入秋生了个胖小子,如今六个月大,正在吃奶呢,大堂嫂说着就拍拍怀里的胖小子:“是不是呀小宝?开了春妈妈去干活挣工分,叫小胭姑姑在家里看着你。”

  那个远房堂嫂见人家婆媳没矛盾,也就识趣地没再多嘴了。

  小姑娘们都在围着冯荞说笑,有的羡慕她的嫁妆好,有的联想到自己,就说将来找对象,也想找个当过兵的,人正派会疼人。话音一落,其他小姑娘就哄笑起来,纷纷打趣她没羞没臊,急着想找婆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