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这些心思,贾赦是完全不知道的。
不过,对贾赦来说,知道不知道,其实也没多大区别。
因为,从小到大,他都已经习惯了母亲偏心了。
有时候,就算贾母偶尔心软一下,他也不会领情,只觉得是不是又想要从自己这里谋夺些什么呢。
可以说,亲生母子做到这个份儿上,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事情。
多年以来,双方的芥蒂已经太深了,除非是翻天覆地的大变故,否则,根本不可能缓和。
这时,一直充背景板的林如海突然精神一振:“大夫来了。”
就见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大夫,在小厮的带领下,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因贾敏发现的及时, 捞出来的早,大夫请的也算及时,贾瑚只是受了惊吓,喝了几口水, 倒是没有性命之忧, 只需好好将养一段时日即可。
反倒是宋氏, 躺在榻上, 知道的不清不楚,难免胡思乱想,心里七上八下的, 下面竟是又裂开了。
还好刘妈妈有经验, 及时替她处理了。
虽然往后宋氏都不能再有孕了, 但到底性命无碍。
再者她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儿子, 再过几年, 大儿子贾瑚也能议亲了, 不能再有孕, 对她却算不上什么坏事。
宋氏这边也稳定下来之后, 林如海一家和宋夫人就先后告辞了。
纵然宋夫人心里一万个放心不下女儿,可女儿毕竟已经出嫁了, 是人家贾家的人了, 她若是过多的指手画脚, 只会让女儿日后更难做。
时至今日, 宋夫人再次后悔了, 当初女儿未出阁的时候, 把她养得太娇了。
但如今再怎么后悔,都于事无补,只能汲取教训, 在教导孙女的时候,更用心些了。
贾瑚落水的事究竟是怎么处理的,林如海夫妇并不清楚,贾敏只知道大哥贾赦院子里的好几个姬妾都连带着家人一块儿发卖了。
而二嫂王氏,则是突然就变成了佛祖的忠实信徒,一天至少有一个时辰是在念佛,平日里的份例菜,也少了许多荤腥。
对于背后的真相,贾敏心里自有一番猜测。对于自己的母亲,她难免觉得心寒。
但她也知道,只要是牵扯到二哥的事,母亲就执拗的跟着了魔似的,谁劝都没有。
而且,是越劝越适得其反。
林如海很了解妻子,见她这几天都闷闷不乐的,稍稍思索,就明白了是怎能回事。
但事关岳母,他也不好多言,只得多接了几张同窗的拜贴,让她忙碌起来,少想些有的没的。
就在林家的日子波澜不惊地过着,朝堂上越发风起云涌的时候,永定河再次决口。
朝臣们登时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来触圣人的霉头。
说实话,圣人心里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
若非是天灾忽降,任朝堂上那些人狗咬狗,越牵连越广,他就不得不下狠手大力清洗了。
不到万不得已,圣人是不想坏了自己仁君的名头的。
但若是被逼急了,他也不介意做一回暴君。
毕竟,若是江山都不稳了,他要那仁君的名头又有什么用?
无定河是北方几大水系之一,流经天津、河北、燕郡、山西等数个州府。
因其日久年深,河底泥沙沉积,虽然朝廷年年都拨款修缮河堤,但无定河还是如它的名字一般,不能安定,时时决口。
这次水灾,与以往的每一次一样,牵连甚广。
不但大片良田被冲毁,更有许多百姓遭了泱。更有甚者,此时正值秋收前夕,田地里的庄稼再有半个月就完全成熟了,却在此时毁于一旦。
这也就意味着,遭了灾的山西与河北两省,府库之中仅有往年剩余的陈粮,今年秋季的税收,是半点儿都没有收上来。
也就是说,朝廷想要赈灾的话大头还要从国库里出。
非但如此,待洪水退去,迁移百姓回归故居之后,朝廷还要给他们发放良种。
若不然,这两省的百姓定然是活不下去了。
各皇子党派的人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再于朝堂上扯皮,但在关于赈灾的人选上,却又爆发了又一次的争执。
——这么多朝代传下来,对于赈灾,已经有了固定而有效的流程。一般来说,只要不出大差错,能镇的住当地的官员,出去赈灾就是现成的功劳。
而无论是太子、三皇子还是九皇子,对自己手底下的人都很有信心,也相信凭着自己名头,那些地方官就算不跪舔,也不敢太过分。
但有了前段时间的乱子,圣人哪里会放心让他们手底下的人去?
就怕到时候,他派了其中一个儿子的门人去了,剩余的就会暗地里使绊子,把好好的差事弄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