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之重生之后_作者:松影明河(291)

2020-11-19 松影明河

这就能唬住一大批人了。

而有了这个开头,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朝廷给的名额肯定是有限的,至于具体给谁,可以松松手由着你们自己商量,但也可以由朝廷指定。

这样一来,那些势力较弱,自认战斗力较低的,就会自动自发地来抱朝廷的大腿。

这就是顺利打入他们内部了。

而有了内应,就更容易抓住那些大商户、大家族的把柄。

只要有了把柄,朝廷想要收拾他们,还不是看看什么时候顺手的事?

林如海这一套翻-云-覆-雨手打下来,效果很是显著,朝廷派下的粮款连一半都没有用到,灾情就基本解决了。

而剩下的这些,管渊直接上书圣人,申请发给灾民做粮种。

当然了,他们这些辛苦了两三个月的官员们,也能松一口气,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二次分润一部分好处。

至于朝廷粮款刚发下来的时候,大家已经分润过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心照不宣地抹平了。

这一趟赈灾之行,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林如海也趁机小试了一番将奏折和公文简化。

但因着当今圣人的尿性,溜须拍马的那些是暂时去不掉了。

水灾完美解决,逃难的百姓也在各地官员的安排下陆陆续续地返乡了。更重要的是,没有激起丝毫的民愤。

圣人龙心大悦,当即就下旨表彰了钦差与各地官员,对于钦差上书申请的给赈灾中出力甚多的乡绅赐秀才功名一事,他也很痛快的答应了。

这事算是开了个先例,林如海在仕林之中颇得了些诟病,但朝廷却也把这种做法当成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不管未来这范例成为成例之后,会不会被人用来以权谋私,至少短时间内,是于百姓有益的。

林如海当天晚上就梦见了崔判,崔判对他的行为表示了肯定。

林如海心头大定。

——看来,所谓的功德,果然是要于百姓有益的才算。

先前被他压下去的那个想法又蠢蠢欲动,让他迫切地想要推广开来。

——缩短朝廷的办事效率。

但这件事,他暂时是没功夫考虑了。

因为,灾情平复之后,圣人正好借着这次得到的民望,正式对朝堂动手了。

只要是在朝的官员,又几个是真的两袖清风?

特别是那些参与了皇子党派之争的,哪个又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主子行过方便?

这单看圣人想不想查了。

以往圣人是更看重朝堂的稳定,对许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如今么……

呵呵,一群儿子挖墙脚都快把城楼给挖塌了,圣人要是还能稳得住,那他也不能在皇位上安稳这么多年。

在圣人手底下干了这么多年,朝中的官员们总算是“有幸”见识了圣人雷厉风行的一面。

恍惚之间,有许多老臣似乎是终于从圣人的身上,看到了当年太-祖雷厉风行的影子。

只能说,不愧是太-祖的种,骨子里哪里会真的仁慈宽和?

这场动荡,六部都有波及。

其中,礼部祠祭司郎中、也就是林如海的顶头上司也被牵连其中,落得个流放三千里的下场。

顺理成章的,刚刚进入礼部不久的林如海,趁着这股东风,成了正四品的礼部郎中。

与林如海相对的,是人心不足的贾政。

虽然圣人顾念着与贾代善的情分,没有让他回家吃自己,但却降了一级,由五品员外郎成了六品的主事。

得了,贾政蒙荫入仕,为官多年非但没有升职,反而把老父亲临终之前给他求的官职给弄掉了。

贾赦对他好一阵冷嘲热讽,被贾母训斥好几次,都没有影响到贾赦扬眉吐气的心情。

王夫人在佛堂待的时候越发的长了,只是她吃的斋念的佛,也不知是在为谁祈福,还是有别的念头?

贾政很是失意,整个人都颓唐了不少。

贾母为了安慰小儿子,就把身边一个姓周的丫鬟给了他。

当晚,那个丫头就开了脸,做了通房。

对此,王氏恨得牙痒痒,却又不得不撑着笑脸安排屋子。

其实,贾政以前也是有过通房的。

贾家的规矩,爷们成人之后,屋子里先放两个人教导人事。

那个时候,王氏还是个爽利的性子,眼里揉不得沙子,进门没多久,两个通房就全被她给打发了。

也是见识了她的手段,她的陪房周瑞家的才自请婚配,求她做主嫁给了府里的管事。

而另外几个陪嫁丫头,如今已经不知道在哪儿了。

贾家的主子们各有心思,唯一一个还算清醒的,是大太太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