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贾王氏是那种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吗?
别做梦了。
在贾王氏心里,凡是让她觉得不如意的人,都有罪;所有人都该围着她转,所有人为她所用、替她办事,那都是对方的荣幸!
就比如薛家节礼这件事,明明是她自己做事不厚道,把亲妹妹当傻子耍。她还曾经为此很是得意。
可是,当人家薛家看透了她的技量,并且不愿意再装傻配合她的时候,她就立马觉得是薛家不识好歹,想着要给薛家一点儿教训。
“你让人拿了府里的名贴,到金陵去一趟,拜见我的母亲。”
她口中的母亲,就是继母甄氏,出身江南甄家。宫中甄太妃与老圣人的九皇子、十二皇子深受老圣人宠爱,当今圣人又是个大大的孝子,国事家事全凭老圣人决断。
这甄家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在江南地界呼风唤雨,在江南的“护官符”中是后来居上的佼佼者。
若是甄家出面,金陵知府必然是要给甄家面子的。到时候,收拾一个小小的薛家,还不是手到擒来?
贾王氏想的很好,可是她却忘了,甄氏不但是她的继母,还是薛王氏的嫡母。严格算起来,比起她这个原配嫡女,薛王氏这个妾生的庶女,反而更让甄氏看着顺眼。
因为,薛王氏的出身,不会时时刻刻提醒她,她就是个继室,是个填房。
而且,薛家离王家本家更近,中秋的节礼,是薛端带着一家子亲自送到甄氏面前的。不但礼物丰厚,一家四口对甄氏的态度也是毕恭毕敬。
便是最顽劣的薛蟠,也被薛端耳提面命过了,表现得可圈可点。再加上薛蟠生得白胖,在老太太这里,自然就看着讨喜。
再对比贾王氏书信理所当然的要求,甄氏的心自然就偏向了薛王氏,偏向了薛家。
于是,贾王氏一封书信送出,本想着等过年的时候,薛王氏就该知道怎么办了。
可等年节的礼单一到手,却还是按着中秋的标准来的。贾王氏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
她不觉得薛家能够头铁到无视甄家,那就只能是甄家根本就没有帮她敲打薛家了。
她心里就对继母甄氏产生了怨怼:果然不是亲娘,又哪里会真的事事替我周全?亏我还一心一意地孝敬她。
但她心里再怎么抱怨,表面上却不敢表达出丝毫的不满。
原因无他,她的元春如今还要靠甄太妃许前程呢,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得罪薛家?
贾王氏自认为忍辱负重地忍下了这口气。
可是,没过多久,宫里便又传来了噩耗:贾元春被调离了甄太妃的宫殿,到凤藻宫去做尚书了。
那凤藻宫是什么地方?
那是皇宫里藏书的地方,而圣人与皇子们读书写字有专门的上书房,轻易不会到凤藻宫去。
可以说,元春到了凤藻宫,与进了冷宫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贾王氏眼前一黑,险些栽倒。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基友的萌文:
《【红楼】娶妻如玉》BY朱大概
把黛玉宠上天。
《人间一朵娇花(综武侠)》? by晚春归???????? 偏执复仇小跛子少年&江湖武林秘籍大全大小姐 一起穿梭武侠世界的故事元春被调到凤藻宫的消息, 薛家在内务府的人脉很快就通过薛家的商道传给了薛端。薛端沉吟了片刻,吩咐道:“咱们家在宫里对贾家的支持,可以慢慢撤回来了。”
其实,早在今上登基, 而元春还在甄太妃处伺候的时候, 薛端就已经觉得, 元春不值得投资了。
不比自家婆娘还怀揣着有朝一日, 老圣人会废了圣人,改立九皇子的美梦。作为一个商人,薛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 既然圣人已经昭告天下登基了, 除非万不得已, 老圣人若是行废立之事, 定然是要遭到许多人反对的。
他之所以没有当时就收回宫里的人手, 就是顾及自家夫人和姨姐贾王氏的姐妹之情。
再加上, 这几年老圣人仍是大权在握, 甄太妃也是盛宠不衰, 他这才慢慢把这事儿丢开了手。
如今么……
只要想想贾王氏将自家夫人当傻子耍,将他薛家当冤大头, 薛端就气不打一出来。
他们是少年夫妻, 虽然一开始他求取王家庶女的原因, 是因为在四大家族里没有更好的选择, 是为了借王家在市舶司的势力和人脉。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妻子嚣张跋扈的准备。
可妻子娶回来之后, 他慢慢发现, 她纵然心性软弱,耳根子也软,却是真的以夫为天, 自嫁给了他,便一心都为他考虑。
薛端的心又不是石头做的,慢慢的就被妻子的柔情给泡软了。
这些年,他也不是不知道妻子针对几个妾室。但一方面是碍于王家的势,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觉得不值得为几个玩意儿和妻子闹别扭,也就全当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