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之重生之后_作者:松影明河(80)

2020-11-19 松影明河

其实,她本人也不喜欢庶出的,但史氏的手也太狠了些,她就有些看不上了。

玉娘坐在下首,只当什么也没听见,心里却是想着:日后离西府的婶子,还该再远些才是。

这些内宅的手段,许氏清楚,玉娘也明白。

贾代化与贾代善这两个大老爷们儿就不甚了了了。

在贾代善心中,史氏一直是个合格的主母,从来没有克扣过庶出子女的份例。

至于对嫡庶一视同仁,贾代善自己就是嫡子,自然明白,再大度的主母,也做不到,他也不会强求。

因而,为了史氏不在月子里伤心落了病,贾代善严令家里上下,不准将此事告知史氏。

而史氏也乐得装作不知。

至于开了挂的贾敬,倒是察觉出了几分。

但在母亲和妻子面前,他却要装作一无所知。因为他不想给妻子太大的心理压力,以免她日后处理家事的时候束手束脚。

因此,他也只是如贾代化一般,感慨了几句嫡支人丁不旺而已。

待吃过了四姐儿的满月酒,东宫的幕僚们给贾敬找的先生也有了眉目。

一共是三个举人,一个五十出头,两个三十多岁。

那五十出头的老举人姓詹,是苏大人的同年,因运到不佳,考了几次也没考上。

原本,詹举人也是给人做幕僚的,但他那上官去年牵扯到了一桩贪污案里,被罢官免职了。

按理说,像他这样有经验的幕僚,很多人都乐意高价聘请的。

但他自己却是深感宦海无常,不准备再给人做幕僚了。

正好苏大人和他有联系,写信问过他之后,便推荐给了贾敬。

另外两个举人一个姓常,一个姓明,都是准备一边挣些束修,一边苦读,来年再考的。

其中,明举人准备明年就再下场,常举人却觉得自己该再沉淀沉淀,四年后再下场。

贾敬一一约见了三人,觉得三人的人品都还可以,不是那等见风使舵、过河拆桥的。

而其中又以詹举人最为圆滑世故,常举人略显板正严苛。

于是,贾敬就决定都聘了。

反正他家里也不缺那百十两银子,多聘一个也不打紧。

因詹举人资历最老,也是能长久在这儿的,贾敬征询了另外两人的意见,家学里便以詹举人为首,另外两人为辅。

至于贾代儒,贾敬便只令他掌管些日常庶务便是。

贾代儒见自己仍有油水可拿,心里那点儿怨气也就散了。

与三人商定了以后,贾敬便让人收拾了临近家学的三个小四合院,给三位先生做个居所。

然后,他又暗地里把詹举人那院子的地契送给了他。

詹举人心领神会,这是主家看中重他,要长久留他的意思。

他自己也有心,便不拒绝,只是下定决心,日后要更用心才是。族学的事情有了眉目, 日后只需适当关注一下即可。

兵部的差事还是那样,除了圣人出巡或狩猎之前需要修整车架之外,其余时候,贾敬也清闲地很。

于是, 贾敬平日里除了读兵书和习武之外, 就把更多的时间, 用在维持自己对太子的影响力上。

如今的太子, 已经不是当初四面皆壁,无处伸展的太子了。

毕竟是圣人手把手教出来的储君,贾敬只是帮他打开了一个缺口, 他自己就能很快打破所有枷锁, 大展拳脚。

太子的身边, 也逐渐聚集了许多有识之士。

这其中, 有文臣, 也有武将, 渐渐的, 他倚仗的人就不止贾敬一个了。

这对贾敬来说, 其实是个好事。

因为他是想要太子日后登基的,那太子身边就不能有谁一家独大。

若不然, 剩下的人为了利益的分割, 也会对一家独大的那个群起而攻之。

他可不想辛辛苦苦地把太子送上位, 避免了被新君的清算, 却又颠覆于同僚的倾轧。

因此, 对于太子身边新晋得到重用的人, 贾敬从来不妒忌,也从不以前辈的姿态拿捏人。

在太子面前,他更是对太子喜获良才美玉表示欢喜。

如此一来, 太子反而更敬重他的人品,遇到大事也爱和他商量。

当然,这个时候,贾敬也是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贪功,不要贪一时之利,要把眼光放长远。

然后,他就多给别人表现的机会。

常言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又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贾敬是个人,不是神,哪怕比别人多活了一辈子,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总有些问题是他不擅长,而却有别人精通的。

所谓:献丑不如藏拙。

时间久了,那些同僚们不管喜欢不喜欢他的,都知道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轻易不会和他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