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大奶奶,太太说了,让两位回去,把自己房里的事处理清楚了再说。太太只盼着你们夫妻和睦,她才能安心。”
贾政无法,只得带着吴氏和于姑娘回去了。
因着史氏最后让翡翠传的那句话,吴氏就像得了尚方宝剑一般,故意问贾政:“不知大爷准备如何处置于氏?”
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可把贾政恶心的够呛。
但碍于史氏,他又不能发作,只得眼不见心不烦,甩袖而去,只留下一句,“既是后宅之事,大奶奶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吴氏满意了。
于姑娘因着已经被收用过了,吴氏在袁妈妈的劝说下,没有像对待五儿一样卖了她,而是拉到庄子上配了个管事。
对此,于姑娘大大地松了口气。
在见识过贾政的凉薄无情之后,于姑娘是再也不敢奢求府里的荣华富贵了。
她这边是有了结果了,贾政那边却还没有完呢。
又过了三四天,贾代善轮值回家之后,得知史氏被贾政夫妻气得动了胎气,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把贾政叫到书房,骂了个狗血淋头。
贾政灰头土脸地回了东大院,心里憋屈得要死,还不能把吴氏怎么样。
——也不知史氏是怎么跟贾代善说的,反正贾代善是认准了此事就是因贾政宠妾灭妻而起的。
自从老太太去后,贾政再没了仪仗。他连史氏都不敢反驳,何况是一家之主的贾代善?
自从史氏请了大夫之后,贾赦就好几天没有出门,每日里下学之后,就凑到史氏这里,配母亲说话。
史氏虽然根本没事,但儿子孝顺,她自然受用,也不会把儿子往外赶。
这边贾政挨了老爷的骂,很快就有人把消息传到了荣禧堂。
“该!”
贾赦觉得,总算是解气了。
平日里,贾政仗着长兄的身份欺负他也就算了,反正他俩不在一块儿读书,他忍忍也就过了。
可是这次,贾政竟然和他那个蠢婆娘一起把母亲气着了,真是太过分了。
原本贾赦得知此事之后,是准备冲上去把贾政打一顿的,但史氏拦住了他。
“他到底是你的兄长,我儿日后可是要做名士的,怎能落下个不敬兄长的名声?”
“可是母亲,他这样气您,儿子实在是忍不了。”
史氏安抚道:“你放心,他做错了事,自有你父亲教训他。”
贾赦这才作罢。
史氏若是真爱哪个孩子,那真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
只是,对于不爱的那个孩子来说,又特别的冷酷无情。
她替自己的孩子筹划的一向很周到,只可惜上辈子的贾政实在是太美出息,太没担当,不但白瞎了史氏替他争取的一切,还把史氏所有的付出,都当做了理所当然。
这辈子,史氏换了个孩子爱,真是比上辈子幸运多了。
如今,贾政果然得了教训,贾赦才放下了一段心事,有心思想别的事了。
“母亲。”他谄着脸给史氏剥了个葡萄,“儿子求您件事儿。”
只是,他剥葡萄的技术不佳,好好一颗葡萄,被他扣得坑坑洼洼的。
史氏横了他一眼,却一点儿不嫌弃地享受了儿子的孝心。把葡萄籽儿吐出来之后,才问:“什么事?”
“就是石师傅的儿子,叫做石修的,今年也有十六了。石师傅就想着,求一个咱府里的丫头给他做媳妇儿。这不,就求到儿子头上了。”只要是成了婚的女人, 无论年纪大小,都喜欢给人做媒。
并且,年纪越大,对这种事情就越热衷。
因而, 史氏一听说让她保媒, 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哦, 是哪个石师傅?”
“就是替儿子修复了三足笔洗的那个。这些年, 儿子跟着他学了不少东西,也认识了不少名士。”
石匠人是家传的手艺,不但会修瓷器, 还会修字画。
最让人惊艳的是, 他还有一门绝艺, 那就是“分纸”。
为什么世面上会出现两幅一模一样的古画, 而且叫多人鉴定之后, 会说两幅都是真的呢?
因为这两幅画本来就都是真的。
宣旨分单宣和夹宣, 工艺在抄纸的时候才有分歧。
而作画的时候, 许多人都会选择夹宣。因为这种宣纸是两层, 厚实,吸墨多, 会让画的眼色更加饱满浓丽。
民间就有像石师傅这样的高手, 能把这样的一张画, 完完整整地揭开, 变成两张一模一样的。
这就是分纸了。
古人字画多因战火而流失, 剩下的那一部分, 也多数都被大户人家收藏。
比如荣国府虽然是武勋之家,家里没几个人沾了文气儿。但府库里却收藏着许多字画古籍,都是当年打仗的时候, 老国公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