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都是骗人的[快穿]_作者:许百龄(4)

2020-11-23 许百龄

对姚母施了一礼:“姚伯母好。”

唐小诗愣了下,认识?

可姚苕的记忆中没有秦郎此人。

作者有话要说:

再说明一下:

本文全架空,不代入诗词实际创作背景,所有诗词故事都是作者虚构,没有任何依据,仅供娱乐。

下一本开《该死的郡王》

一句话简介:论拒婚后,该如何在前未婚夫手下活命

夺嫡之争站错队,阴安侯府全府女眷充为营妓。

沦为营妓的第一天,殷拂云就遇到了“死对头”永安郡王。

永安郡王李忻喜欢殷拂云八年。

十八岁那年他上门提亲,被对方罗列了十八条理由严词拒婚,成为全京城最大的笑话。

恼怒之下,他远赴西北,立誓待手握大权后,将殷拂云强娶回府,万般疼宠,待她离不开他之时,再狠狠休弃。

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意外!

回营第一晚,他见到了扮成妹妹的那个人……

“今夜把本郡王伺候的舒服了,本郡王说不定看在‘令姐’份上,把你收了房。”

接连几天亲兵看着郡王扶着腰回来。

”今日给本郡王跳支舞,若不能让本郡王满意,就去马场刷马槽。”

没两天亲兵发现郡王受伤的手被帐中新兵包扎成兰花指状。

“明日到州城给本郡王买只烤羊腿,只要泰昌街孟记现烤的,要吃到嘴里时肉还热乎的。”

第二天,新兵没回来。

亲兵看到郡王红着眼眶,发疯一般纵马朝州城狂奔而去。

感兴趣的姐妹先加个收藏呗~“六郎?怎么淋成这般?”姚母惊诧,心疼道,“可别着凉才是。”吩咐身边的婢子去向观内借件干净的道袍。

秦郎立即唤住婢女,对姚母道谢:“不必麻烦,小侄无事,这点雨不算什么。”

“哪里能大意。”

“真的没事,还挺凉快的呢!”顽皮的笑着抖了抖衣袖。

姚母没有再坚持,忽然好似想到了什么,拉着身边的女儿道:“苕儿,这位是阿娘上次与你提到的秦三叔家的六郎。”

唐小诗这才从姚苕的记忆中搜寻到关于面前人的信息。秦三叔与姚父同乡同窗同科,情义深厚。入仕后,两人便南北分别,常年书信往来,两个月前秦三叔调任京城,全家也都迁居长安。

秦六郎秦致是秦三叔次子,族中排行第六。其实他们小时候见过,是在老家,那时她六七岁,对方尚未满十岁,是个顽劣十足的熊孩子,还将她欺负哭过,被秦三叔狠狠教训一顿。没想到一别十数年,相互都已经认不得了。

姚苕的记忆中,秦致长相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丑,没想到男大十八变,越变越帅了。

姚母见她发呆,笑着拍了下她的手道:“你是要唤一声兄长的。”

唐小诗牵强笑了下,行个平辈礼,低声唤了句:“秦六兄好。”心里头却觉得有点别扭。

秦致笑着回礼:“姚妹妹好。”抬头朝周围看了眼,笑问,“姚伯母,姚大兄和姚二兄没有陪着您过来?”

“他们忙着,苕儿陪我过来。”

秦致点了点头,别有深意的看向唐小诗。

刚刚在殿内说母亲和兄长在后院,原来是在说谎,想必也是提防他故意这么说,让他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想来不觉有点好笑,她竟然这般小心。

唐小诗见自己谎言拆穿,有点尴尬,但刚刚不相识,对方看上去也非正人君子模样,她撒个小谎也没什么错,这样自我开解,也就不觉得尴尬了。

“姚伯母,我送你回府吧!”

“不用,你一身湿透,快回去换身干净衣裳,别大意受寒了。”还颇为忧愁道,“让你阿娘瞧见必然心疼。”

秦致应了声,陪着她们一起出了道观。姚母关心的询问他秦母最近如何,又问起他的亲事。

上次秦母和姚母见面,秦母请姚母帮秦致物色有没有合适的小娘子。秦家刚来京城人生地不熟,姚家毕竟在京城这些年,认识不少的人。但姚母身边没有合适未出阁的小娘子,便给秦母介绍了个媒人。

媒人是给姚大郎和姚二郎说过亲,人很靠谱。

这一个月未听到秦家这方面的消息,姚母关心问起。

秦致歉意笑着道:“小侄的事,劳姚伯母操心了。媒人倒是提过几人,都挺好,只是小侄现在的心思都放在了科举上,待及第再娶妻也不迟,已经劝家母暂时不要费心此事,伯母也莫再为小侄操心了。”

“你这孩子,科举功名与成家立室也不冲突。”

秦致傻笑了声,没有辩驳。

送姚母上了马车,秦致轻声对准备上车的唐小诗道:“姚妹妹,我们不是萍水相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