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话外自然是支持的意思了。为了让李老匠宽心,不要面对看沈天路他们几个如此诚惶诚恐,倒是说了几句他们愚钝的话。倒是让李老匠认为这是东家的自谦之语,还把沈天路等人捧成了文曲星下凡。
对于李老匠他们这般的小民来说,举人老爷就已经是不得了的存在了。比如一听到范进中举了,他的岳父的态度就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有些秀才考到五六十岁勉强中了个举人都能被乡里人称作文曲星,更不提陈克瑾这样十七岁中举的,以及沈天路这样的解元公了。
他们也就是在叶长凌面前,才一点面子都没有。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被叶长凌当做吃白饭的嫌弃。
李老匠这样态度,叶长凌也无法纠正。便又回到了化肥厂的问题上,李老匠的大孙儿李福气,十分聪慧,最关键的是,大约是跟随叶长凌日久,而叶长凌也乐得分享些关于化学方面基础知识的关系,李福气竟然能够跟上叶长凌的思路并且举一反三了。
高兴地叶长凌当即就将制取烧碱的任务交给他了。
侯氏制碱法。
烧碱对于工业来说必不可少,有了烧碱,他首先就可以考虑大量生产肥皂了,而日后,制药、电灯之类的,也可以考虑进来了。
当然这一切都还比较遥远,但试一试又不会有多少损失,叶长凌当下就点了几个同样脑子活泛的年轻学徒,与李福气一起组了个研发部门,让他们自己捣鼓去。
叶长凌毫不掩饰的欣赏一方面让李老匠高兴一方面又有些忧心,特别是当他听到东家竟然要收自家蠢笨的孙儿做徒弟的时候,当下就阻止了。毕竟在李老匠眼中,东家是何等人物,他的弟子们都是举人老爷,他的孙儿何等愚钝,连打个铁器都做不好,怎么能与举人老爷一样作为叶长凌的弟子呢。
听到李老匠的话,叶长凌当即就表示比起沈天路他们几个蠢货,李福气才是真的聪慧,为了说服非常不相信自家孙儿的李老匠,叶长凌不得不举了几个例子,其中就有圣人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还把圣人王阳明格竹七天的典故美化了一下,大意就是比起死读书,实践才能得出道理。
朱圣人二字一出来,就把李老匠砸晕了,这才让李老匠勉强相信,他的孙儿的确是个聪明人,或者说是东家所要的能够联系实际的人才。沈天路那些人,是只会死读书的草包,考个举人还是他这个做老师的煞费苦心的,如今春闱,必定一塌糊涂。
合着李老匠将他卖了个彻底。
“这就是你们理解的格物致知?”他当初嫌弃的还真的不冤。叶长凌扫视他们一眼“既然观察了这么多天的竹子,那么可曾发现什么道理?”
听到这话陈克瑾等人当下就苦了脸。
“既然这样,我来总结一句,竹筒饭很好吃,粽子也很好吃。”叶长凌冷哼。而听到他的话,跟着他一起来的方曜弈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叶长凌瞥了他一眼,后者却很坦然。
所以说他怎么可能不嫌弃沈天路几人。
格物致知,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因为不解其意,遵从圣人朱熹的学问,格了七天竹,终于发现不太对劲,对权威提出了质疑。而现在,叶长凌早就把答案扔在这群家伙脸上了,还一个个傻乎乎的跑去格竹,还美曰其名遵从师尊之言。叶长凌生气是这因为群家伙不解其意,还出去丢人现眼,丢的还是他叶长凌的脸。
见到叶长凌还有些迁怒,方曜弈只好道歉“先生息怒,是曜奕失礼了。只是能否请先生详解曜奕之惑。”
听到方曜弈这么说,又瞧了瞧把困惑写在脸上的沈天路。怒气早就没了,叶长凌原就打算提点这三人,虽然他其实也是一知半解。
“朱圣人主张先知后行,但叶某却觉得认识与行动不可分离。‘知行合一’。详细的你们可以去问程公子,不知今日他可曾来田地里了,相信他已经有所理解。”程仲瑜自然有了深刻的体会,都种了那么久的试验田了。不过叶长凌相信,沈天路他们必然问不出什么来。
不出叶长凌预料,听到叶长凌的这番话,沈天路等人都一脸的震惊和纠结。
因为叶长凌反驳的是圣人之语。
见此,叶长凌了然,这也是他得知庄子上正在宣扬格竹与格物致知道理的时候,会赶过来的原因。沈天路他们这些家伙,他们不敢质疑圣人之言,又不敢反驳叶长凌,甚至下意识的排斥叶长凌质疑圣人之言这个选项,只好纠结于格竹这件事上。但是沈天路等人不敢想不代表有心人听到之后不会不明白他的意思,比如方曜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