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碧玉_作者:青木白梨(398)

2018-03-15 青木白梨

  赵青和大平高常他们吃的是麻辣锅,从来没吃过这样香辣过瘾麻香四溢的口味的三人吃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大平和张海到底是有些放不太开,高常却是这桌上的常客,吃的那叫一个快准狠,赵青虽然吃相尚好,但一漏勺下去,锅里的肉片也少了小半,幸好陈雪玉早有准备,早已吩咐红叶福婶她们经备了足足的肉片。

  看他们几个吃的七八分饱,抢食的速度也速度也降下来时,陈雪玉才指着火锅底下的的盛碳的封口处道:“你们看,用小铁钩子拉这里可以调节炭火的大小,到时候,包厢里可以配一个伙计专门在旁伺候,至于大厅里的就简单了,来往穿梭的伙计随时都能帮他们调节一下,赵青、哥哥,你们回去好好教教他们,还有这个肉片今天切的有些厚,到时候让后厨的切肉师父们再切的薄一些,嗯,大概有这个一半薄就行不多了。”

  陈雪玉话刚落做惯了后厨活计的张海却是有些为难地道:“夫人,这怕是不能,咱们酒楼最好的切肉师父顶多切的比这个肉片薄那么一点,要说是大批量的都切那么薄,怕是一个不小的活,其实不单说咱们酒楼,就算是整个平谷县,切肉的水平也差不多是这样,不是他们手艺不好,是这个肉一刀下去,只能切这么厚,要是过些日子天再冷些,上了冻,那肉估计就能切成夫人说的那么薄了。”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五章 火锅食材

  说者无心,听都却是有意,陈雪玉自然是知道把肉放冰箱里冻一下,更好切的道理,但现在让她上哪里找冰箱,别说找冰箱了,就连冰都找不到,一时寻不到办法的陈雪玉紧了紧好看的眉。

  赵青和高常对视一眼,有些迟疑不确定地道:“夫人,在平谷县的冰窖里,冬天的时候倒还存了些冰,现在估计早用完了,要不我再传信问问临安郡那里?”

  陈雪玉摇摇头,“不用问了。”这都深秋了,经过一个酷热的夏天,冰窖里的冰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就算还有些零碎的冰,从临安运来,也化的七七八八了,根本不顶用,制冰制冰制冰,陈雪玉脑子里不断念叨,有了,当时物理课上曾学过用生硝制冰的法子,当时自己觉得新鲜,还曾回家做给奶奶看的。

  记得当时张劲远进张家村的后山时,在那个水潭边曾打过一眼,当时自己想仔细看的时候,却被他一搅和给忘了,现在急用时,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高常,你跟李保山明天去张家村的后山一趟,在半山腰隐蔽处有一条小溪,顺着小溪再往山背处走,就能看到一个水潭,你们在水潭附近仔细找找有没有白色跟盐一样的石头土块什么的,要是有拿一些回来我看看,路不好走,小心些。”

  高常连忙答应下来,夫人这样谨慎的嘱咐肯定是刚才制冰的事,为了以后能吃到极薄的肉片,明天跟保山一定好好找,这个秋天正是野味肥的时候,若是再遇到野物,可又是一顿大餐。

  “这里的人是不是不太爱吃海鲜?”陈雪玉想好了制冰的事,空出时间吃了几口烫好的豆芽随口问道,来了这么久,从来没见过街上有卖海鱼的。

  这样大平却是不知道的,赵青无语地望了陈雪玉一眼,海鲜那是普通人吃的起的吗?来回好几天的路程,再新鲜的海鲜运来也不新鲜了,也就是勉强到了冬日,天寒地冻的才能运来新鲜的海产,但到了冬天半个海面都结了冰,渔船出不了海,天寒地冻的哪有几个渔民不要命了敢下海,这样循环就导致夏天海货多的时候运输不便,内陆吃不到海鲜,冬天运输方便的时候,敢下海拿海货的人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内陆的人又吃不起,不说县里的大户人家,就连京城里的大官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回鲜活的海货。

  见陈雪玉正等着听下文,赵青只好说出了其中的原委,听了赵青的话,陈雪玉自嘲一笑,自己真是孕傻,这样的道理只要自己动脑子一想就知道了,海鲜肉质鲜甜适口,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愿意吃,自己怎么傻到这样问。

  “赵青你准备些车队,车厢换成铁皮箱子,等高常一找来生硝,你就启程去临海县,趁着现在那里海货便宜,赶紧多买些回来,尤其是活虾和软体鱼什么的,记得打些不漏海水的铁皮箱子。“带些海水回来,还可以养些日子,虽然路上肯定会有因为密度大死掉的,但因为有冰,刚死的虾也都是不影响食用的,这些可都是涮火锅必不可少的,虽然价格肯定不菲,但相信只要自己有,县里附近的人都会慕名而来,不愁不赚的钵满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