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道:“你帮我张罗张罗,看看村里谁家还有存的。等收上来要做衣服,五文钱一件,到时候让你闺女帮着派活儿,多接触接触人,省着女人家心窄,回头再把自己钻进死胡同里。”
王婶子一听方氏这么说,道:“她婶儿,谢谢你啊!”
要是找裁缝做一件衣服手工费至少二十文,村里的女人为了省这个钱都会做衣服。虽说给五文钱工费不多,但对乡下女人来讲最不怕的就是费时间,能赚点是点。
王婶子道:“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方氏夸奖道:“咱村要说张罗点事儿还得是你啊。”
被方氏这么一戴高帽,王婶子越发的坐不住了:“我这就出去,大伙儿要是听说有这好事儿肯定都开心。
方氏道:“我在家等你。”
王婶子亲自给她送到大门口。
方氏一走王婶子就出去了。她平日里能说爱唠,谁家里有啥她比人家都清楚。
村子里的人一听,道:“真的要啊?那我可找了!我家那个土布有三匹呢。”加起来就是九十文钱啊。
“你去方家人家得看看,次的肯定不行。”王婶子还嘱咐着。
村里这女人道:“嗨,瞧你说的,我就算糊弄外人也不能糊弄自己村子里的人,就为赚那么点黑心钱到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多不好。”
王婶子去了几家,没一会儿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里。
一听闻方家要收布料,一个个得了信儿都翻箱倒柜的找。找到之后立刻抱着去方家,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了。
大年初二不少人都抱着布匹过去。
在县里三十文还买不了半斤果脯,但在乡下钱特别实。
方氏家里,王婶子和女儿小王氏在那检查,打开瞧着有没有织的不好的地儿,有没有虫眼,染色的地儿。检查妥了,没毛病的话方氏直接数出来三十文钱给他们。
方氏的屋子里烧的也热,一屋子人把棉袄脱了还嫌热呢,外头冰雪皑皑屋里倒是堪比夏天。
这些人看见发钱一个个比什么都兴奋:“哎呦,真是没想到在家就能赚钱。”布是现成的,闲着也是闲着,方氏给他们发钱,这感觉就跟白给的似得。
“还要不要了,要是还要的话,我把织布机找出来。”
“我都找出来了,这事儿倒提醒我了,这一天天闲的没事儿干,可以织织布。”
“对,咱这土布结实放上几年都不坏。“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有的拿到钱也不走。以前在房间里圈着怪难受的。好不容易看见这么多人,还互相攀比谁家拿的布多,一屋子比人说话比赶集还热闹。这屋里实在是太热了。她们把门给打开了,进了点冷气这才舒服些。
把铜钱都纸包纸裹的装好藏在大襟的最里面,才道:“要这么多布干啥。”
“肯定有用呗。”
方氏原本就想收三十匹但后来的几个人家一人抱一匹来的。方氏想着来都来了,也别让他们空手回去,就收了三十五匹,对大家伙儿道:“后面的别来了,不要了。”
王婶子道:“大伙儿都别走,有个事儿。谁要这几日有空闲过来做衣服,料子这边出做成一件给五文钱的工钱。”
屋里的女人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以为拿到这布钱就结束了呢,没想到还有这一遭。
屋子又热闹了起来第一批先招了五个人。被大雪给憋的难受的人想过来。但是村里这几个人做衣服手艺好的就那么几个,都挑走了。
弄的其他的人又羡慕又嫉妒。
家里热热闹闹一直到下午那顿快开饭了,大家约定明儿的日子才走。
虽然很多人没选上,但她们都打算继续回去织布,说不定晴水村的土布会受人喜欢呢。
当天晚上村长过来了,对方氏道:“我们家的细粮多粗粮少,粗粮只有一千斤。”他知道县里的人都爱吃细粮,当初就都给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倒是难出手了。
方氏要了一千斤的粗粮,按照两文钱一斤给的,村长家原本十亩地呢,今年卖给方书净才剩下五亩,他的地又是良田出的粮好。
他这粗粮也比外头买的强很多。
到了晚上方老爹和方大郎也回来了,去了木材贩子那里,果真拿到了一个很好的价格满意回来的。
结果被方氏抓了壮丁,男人和儿子去搬粮了。
本想跟方氏显摆显摆,但得知方氏也没闲着,在家这一天干成了不少事儿,方老爹偷偷道:“你还挺厉害的。”
方氏道:“我发现了银子真是个好东西。”之前要求人不知道要废多少口舌,别人还未必答应,现在只要说个价儿只要合适,很多人抢着都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