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一辈子活着,最后剩下什么?
人如浮萍,飘若一舟。
于江海而言,太小。
于青而言,哪有多少人,可以留下一个名儿?
惠贵妃以前是不敢想。
皇后现在的位置,曾经哪一个后妃都不曾想过。
如今皇后办到了。
还能让皇帝同意,光想想,惠贵妃就知道的,里面有文章啊。
只不知道,皇太后没过逝的话,见着这一幕,又会不会跟她一样的不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怎么办呢?
现实面前,就得认命。
惠贵妃曾经已经认命。毕竟,她的和瑞出嫁了,她一辈子这般的年老了,在宫中失了皇帝的宠爱。
就是一个位份搁这儿,是皇后之下,诸嫔妃之上。
以前,惠贵妃有点儿自得。
现在嘛,在皇帝的丰功伟绩下,惠贵妃有点儿汗颜的。
“四公主给皇后娘娘道喜,那是应该的。”
高才人小心的回了一句。
她的目光,也是望了女儿。
她的一辈子,还盼了什么?
能盼的,自然就是四公子像和瑞大公主,又或是和靖二公主一般的,赐一门好婚事。
这宫里,皇后娘娘现在一枝独秀。
后宫独大。
偏偏皇后娘娘得了圣心。
其它的嫔妃们,那是不敢有半分的不敬。
有不恭敬的想法?
只怕表现了半分。有的是奴才想踩了主子上位的。
人嘛,没傻的。
都会想着过好日子。
高才人在景仁宫,是附于惠贵妃。
这自然是讨好了惠贵妃的意思。
“既然贺喜,本宫替四公主准备贺礼。”
惠贵妃笑了,说道:“本宫养育四公主,也是一片慈母心。高才人,您啊,那一片贺礼,可也要本宫出点子力?”
“妾谢娘娘恩典。”
高才人能如何?
自然是受用了惠贵妃的恩典。
“好,咱们景仁宫的三份贺礼,本宫全出了。”
惠贵妃这般做,当然想收拢了高才人的心。
哪怕是四公主养了她这儿。
惠贵妃还是知道的。她的亲女儿是和瑞大公主。
四公主的生母是高才人。
她想收拢好四公主,这高才人是绕不过的。
当然也是因为四公主是皇女。若是皇子的话,惠贵妃早动心思,那是去母留子了。
只是皇女的话,却也不必那般小气。
惠贵妃待皇子皇女之间的态度,还是有点儿差别的。后宫的贺喜, 祝贺玉荣与皇帝一起临朝听政。
这等事情,有什么好祝贺的?
这未免太高调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这才是玉荣的风格。
所以, 玉荣对于各宫的贺喜,她是收下了贺喜的话。
礼物她却没有收下。
当然, 给各宫的赏赐, 这是要给的。
这算是大家一起同喜。
当然,她是中宫娘娘, 赏了后宫诸人名正言顺。
有理由可以赏,没理由也可以赏。
一切端看她的想法。
倒是各宫的嫔妃,那等想靠拢的心态。
玉荣是满意的。
就是这里面多少真心, 多少假意?
这还需要辨别一下。
正统十八年,冬。
关于那小岛的盐田,正统帝已经得了暗卫的回复。
结果让正统帝很满意。
这朝堂上, 若是实施了此事。
人手谁来?
玉荣自然是急了皇帝之所急。
在此之前, 已经谋划好了三个人选。这人选备上了, 就让皇帝挑一挑, 让皇帝都考查了是否满意。
这三人全是京都的官员出身。
当然,是下层的官员。
更确切的说法。
其时,这三人是小吏出身。
衙门里有一个说法。
任你官员清廉如水,也逃不小吏狡猾如油。
那些官老爷,特别是正紧科举出仕的。
在没中举前,一心扑在科举的功业上。在历练上,那肯定欠了火候。
这是必然的。
若是荫官?
更可能是家族中的嫡子, 特别是受了长辈宠爱的。
若不然,也不可能在官宦的大家族里,拿到了荫官的名额。
这就来了。
这等锦衣玉食堆里长大的荫官。
那又有多少的历练?
可小吏不一样。
衙门里跑腿的, 还是最底层的。
可以说,这衙门里的门门道道,谁最清楚?
就是这些衙门里的小吏。
有些什么潜规距,不可言说的,又或是办事儿,跑哪一条道才能拜得真神,入了真佛的眼缘?
这些衙门里的小吏都知道。
可同样的,这些小吏最想当官。
偏偏,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官与吏之间,是有一道鸿沟,那是难以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