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133)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县令说要散,自然就走呗。

  被周颐戴了高帽,这些人又不肯承认自己想不通一个小孩子出的题,直到走的时候还念念有词。

  临走前,赵宇文走到周颐面前,神色有些别扭:“你的诗很好。”然后便逃也似的走了。

  周颐笑笑,原来这也是一个傲娇的家伙。他摇摇头也准备回家,却被县令的管家叫住:“周少爷 ,老爷说在书房等您,请跟我来。”

  周颐疑惑,不知李伯雍找他做什么,跟着管家到了李伯雍的书房外。

  “周少爷,请进。”

  周颐向这位老爷爷点点头:“多谢。”他的谢语让管家一顿,脸上的笑容从标准变得和煦:“当不得。”

  周颐对着房门敲了敲,直到里面喊了进,周颐这才推开房门走进去。

  进到屋子里,李伯雍正在处理公文,周颐万般不愿意,还是要跪下磕头,因为现在虽然过了县试,得了案首成了板上钉钉的童生,但见父母官不拜是只有得了秀才才有的特权。

  只是他还未跪拜下去,便被起身的李伯雍拦住了。让他坐下后,李伯雍问:“可知我为何要见你?”

  “莫非是因为作诗的原因?”周颐试探着回。

  “哦,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你是案首才见的?”李伯雍饶有兴趣的问。

  周颐摇摇头,笑道:“案首何其多,每年都有一个,有甚稀罕的。”

  他的话引得李伯雍抚须笑道:“不错,不被一时的浮名遮住眼,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心魄,不简单。”

  周颐连忙起来对李伯雍拱手:“大人谬赞了!”

  “我也不问为何在考试时不发挥出你的真实水平”说着解下腰间的一块玉:“这块玉赠与你,愿你如你的诗句所写,百尺竿头。”

  周颐作受宠若惊状,接过玉佩,没想到他用了张居正的诗,竟得到了和张居正一样的待遇,被人赠玉了!

  随后李伯雍也没让周颐多留,略说了两句就让他走了。周颐溜溜达达的走出县令府,将玉佩摊在阳光下看了看,看不出是什么品种的,不过色泽温润通透,一看就是块好玉。

  李伯雍见他的目的虽没明说,但周颐也知道,除了爱才之心外,更多的是看重他的潜力,想提前结个善缘。

  这些周颐自然不会排斥,这都是日后的人脉。

  而坐在书房里的李伯雍却在自言自语:“又不好问他那债怎么就清了!”想到这,忽然觉得不应该自己一个人难受,便取出书信,连写好几封,给了他在大越朝各地为官的好友。

  “我就不信你们想的出来。”李伯雍平时严肃无比的脸上这会儿却透着狡黠。

  之前就说过,广安县的八卦业是很发达的,上午学子宴发生的事情下午就在广安县流传了开来,包括周颐的那首诗和那道弯弯绕绕的题。

  周颐下午从铺子里跟着周老二回家穿过县城的时候,便听到到处都在讨论周颐出的那道题。

  “这还想不明白,那钱肯定是掌柜的亏了呗。”

  “债务都清了,掌柜的咋亏了?”

  “那李书生本来欠掌柜的钱,也就是掌柜的要多100文,但这么一转,那100文没了,不是掌柜的亏了是谁亏了。”

  “ 啊,言之有理,果然如此。”

  这家伙的答案被好多人称赞,周颐还听见好多奇怪的答案,什么书生赚了,什么屠夫赚了之类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答案争论不休。

  周颐听了抽抽嘴角,他真不知道广安县对于经济问题这么感兴趣。

  这就是现金流的作用,即便没有生产多的东西,但现金在流通的过程中,本身就在创造价值。

  因为周颐的诗和出的这道题,让他在广安县又大大的扬了一次名,有些人还叫嚣着要和他切磋切磋,吓得周颐赶紧躲进了书院念书。

  可是到书院也不平静,对他说的那道题感兴趣的学子不少,甚至连一些夫子都在彼此争论。

  午饭时间,周颐正寻了一个空档准备休息一会儿,一群人就吵吵嚷嚷的冲他走来了,“周颐,你说说,是不是那个掌柜的亏了一百文钱?”

  “明明就是那个书生亏了一百文钱。”

  “不,是屠夫亏了。”

  “不,是铁匠亏了。”一大群人在周颐面前吵吵嚷嚷,谁也不能说服谁,这么大的动静,惊动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