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136)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韩相如一张褶子脸笑开了:“你倒是会说话。”

  于是在韩相如在广安县的这一个月,周颐便每隔三日去他那里一次,每次韩相如都会给他讲两个时辰的四书五经,韩相如讲经从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旁征引博,将他这么多年的钻研深入入浅出的讲给周颐。

  听他讲课,周颐每每都会入迷,丝毫没有枯燥感。每次他都会韩相如知识的深度的广度而惊叹,和他比起来,前世那些什么国学大家都是渣啊。

  每次周颐要走之时,韩相如就会给他出一个课题,让他回去做了拿来给他批改,一个月的时间,周颐进步飞快,关键是韩相如教会了他,即便是四书五经,也不会是照本宣科的教条文书。

  一个月很快过去,这天上完了课,韩相如对周颐说:“虽我在教你作制艺时文,但你要记住,永远不要被八股这蠢笨无用的玩意儿束缚住了脑子!”

  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接触,周颐知道面前这位睿智但时而又有些顽童的老者,他的心是自由的,即便生在这个无处不被规矩束缚着的封建社会,但他身上却有超脱世外,藐视权威的反抗与洒脱。

  要不然他不会考了状元而辞官,也不会身为两磅进士而反过来嗤蔑八股文。

  不过这一点倒是和周颐看法一致,这八股文确实很束缚人的思维,所以周颐只将它当作自己向上奋进的工具,平时念书就很注意不让自己的思维僵化。

  “是,夫子。”周颐和韩相如相视而笑。

  通过一个月的接触,不光周颐对韩相如有了了解,韩相如对周颐自然也知悉不少,这孩子脑子灵活多变,能举一反三,有时说出的一些观点让他都眼睛一亮,所以这一个月韩相如尽量开阔了周颐的视野,不让他的思维被科举习业给束缚住。

  一老一小这么一对视,竟有些知音难求的意味。

  第51章 到府城

  从广安县到南苑府城既可走陆路也可走水路,但陆路比较费时间,走水路的话只要两天就可以到达。

  考试时间在六月上旬,现在虽然才五月下旬,但周颐也要提前赶到南苑府城了,因为像南苑府城这样的科考大府,赶考的学子实在太多,他要是去得晚了,说不定连客栈都住不上。

  一切都准备就绪,但在谁陪同他去赶考的问题上却有了争论,周颐毕竟还只有十岁,他自己一个去自然是不现实的,可家里事多,周老二离开这么久也不行。最后还是周老二狠狠的忙活了几天,将一切事宜都提前安排好之后,登上了去府城的船。

  这时候去府城赶考的广安县学子很多,周老二便和人说好,和一起赶考的考生和家长们合租了一条船。

  周颐得了案首,又靠着作诗和那道古怪的题在广安县算是大大的扬了一次名,故上船后有很多考生都认识他。

  不过这时候去赶考的差不多都是童生,年龄都在十八岁以上了,和他这个小豆丁自然没什么话好说,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各自回舱里的小房间温习书本去了。

  从广安县到南苑府城的这条河因有七个弯而命名为七曲河,周颐有些晕船,上船后没多久就觉得有些头晕还有点想吐。

  这可把周老二急坏了,又没办法改善,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周颐前世天南地北跑的人,从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晕船这样矫情的毛病,原本还想领略一番七曲河的风光的,现在却只能窝在船舱里昏昏沉沉的睡觉。

  半梦半醒间,周颐觉得自己仿佛被人不停的左右摇晃着,忍住想吐的恶心感,摇啊摇,终于将两天的时间熬了过去。

  当脚再次踏上坚实的土地时,周颐激动的差点掉眼泪,太不容易了,他发誓,以后宁愿脚底磨破,也不坐这该死的船了。

  周颐脸色苍白,由于晕船在船上都没怎么吃东西,现在看着虚弱无比,周老二搀着周颐,焦急的想找一个好客栈,让周颐好好休息一下。

  但南苑府城的码头实在太大了,周老二人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人,周老二都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个方向迈脚。

  只是周老二刚一张望,马上就有人上来询问:“你们是来参加科举的吧?”

  “是是。”周老二无心和这人说话,敷衍道。

  “哎哟,看这位小公子脸白的,路上定是吃了不少苦,你们呀,现在是要找个地方安置下来,不然待会儿天就要黑了。”

  “我正想请教,请问这里哪里客栈最多?”周老二扶着周颐,望着面前的妇人说道,他语气还有些不自在,毕竟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