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197)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这算得上举全国之力来救两苑和汤阴两省了,皇帝倒也有气魄,这可是拆东墙补西墙啊,要是其他地方再发生点儿什么灾情,皇帝这锅盖只怕也压不住了!

  好在过了六月,一场大雨彻底给大地带来了绿意,周颐担心的大涝也没有来,老天爷似乎变了个脾气,风调雨顺乖顺的不得了。

  一场大祸消弭,周颐松了口气,没人喜欢生在乱世,这样就好。

  作坊重新开工,周颐也重新开始念书。

  没过几日,韩相如又对周颐说:“潘府办了个赏菊会,潘老头儿让我把你带上!”

  周颐手下一用力,在纸上留下常常的一道墨迹:“潘老府上怎么老办这些,他们闲的没事吗?”

  “你懂什么,潘老头儿已经决定将祖坟迁到广安这边来,以后准备在这里养老了,自然要和本地人多多来往。”

  “老师,我就不用去了吧……”周颐为难:“我去干什么呢,和他们又谈不到一块儿,若只坐着吃吃喝喝,您回头又要骂我了!”

  韩相如笑一声:“这么说,倒是老夫的不是了,不去便不去吧,左右也没什么意思!”

  周颐可以不去,但韩相如作为潘思勰多年的老友自然不能不去捧场。于是周颐自个儿在韩府念书,韩相如一人去了隔壁潘府。

  得知府里要举办赏菊会,潘思兴奋不已,只是等宴会开始后,她却怎么也没有找着周颐。

  没来吗?潘思心里大感失落。在广安县她呆不了多久了,过几日就要回京城,到广安是她想方设法求来的,就这样回去实在不甘心。

  不过又一想,只要自己不像前世那般因为嫌弃推了祖父说亲的意思,在祖父身边慢慢的敲敲边鼓,将来肯定能和周颐成就好事。

  但在回京城之前,还是要和周颐见一面,在他心里留下一点儿印象的好。

  潘思蹙了蹙眉,开始细细谋划起来。

  天气转凉,白鹭书院的秀才们准备到清寒寺去赏菊,清寒寺是广安县香火最鼎盛的寺庙,听说那里的菩萨极灵验。而且那里春梅秋菊的名声远播,引得县里的达官贵人,风流才子青睐不已。

  以前有什么活动的时候,秀才院的同窗们也都邀请过周颐,只是周颐觉得这些聚会无非是聚在一起装装逼,吹吹牛,没甚意思便推了。

  秀才院里的二十多名学子年龄大都在二十几岁以上,也觉得和周颐没什么话题,便也不强求。

  于是在秀才院里,和周颐常常作伴的竟是郑知这个家伙。

  这次他们又来邀请周颐,周颐想着始终脱离了大部队也不好,而且秋高气爽的,去看看花啊草的也行,便答应了。

  他一去,郑知也闹着要去。于是白鹭书院的秀才们差不多是全体出游。到了出游的这天,在书院外会合后,周颐快被这些同窗们闪瞎了眼睛。

  一个个的,穿的骚包无比,大部分都穿着一袭白衣,至于标配扇子自然是有的,一水儿的披麻戴孝颜色,看着倒真有几分震撼力。

  只是周颐真想说,穿上白衣不代表就是王子了,容貌天生俊俏的人毕竟是少数,在这个有没有整容和化妆邪术的年代,完全是原汁原味。

  这些人有胖有瘦,还有尖嘴猴腮的,穿上白衣摇着扇子着实和风流倜谠沾不上边。

  “哎,他们都是怎么了,不过就是去赏个菊吗,用的着穿成这样吗?”周颐拉住郑知问。

  郑知摸着下巴笑了笑:“这你都不知道?我问你,清寒寺最多的是什么?”

  “香客?”周颐试探着回答。

  郑知双手一拍:“没错,那你觉得香客里面哪种人又最多呢?”

  周颐恍然,尼玛,他说呢,这些人为什么对去清寒寺这么热衷了,什么赏梅看菊都是借口,看妹子才是真的。

  求神拜佛自然是女眷占了多数,夫人们常常会带着小姐沐斋烧香,这么多妙龄小姑娘,即便不能接触,远远的看上一眼也好啊。

  一行人出了县城,往西行了约半个时辰,就到了清寒寺的山脚下。

  周颐看着那长长的似望不到头的石阶,对这些平日里四体不勤,现在为了看妹子却豁出勇气的同窗们实在佩服不已。

  长长的石阶上,行人不少。拜菩萨讲究的是心诚则灵,人们都把这阶梯当作是菩萨对信众的考验,除了实在体力不行的人,大部分都会自己一步步走上去,包括一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富家夫人和养在深闺中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