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245)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李伯雍丝毫不奇怪:“能教的出周颐这样的麒麟儿的,他们家的女儿又能差到哪儿去。”

  坐在李伯雍夫妇下首的是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少年,白冠束发,面容清秀,脸上带着笑,颇有大家公子的翩翩风度。

  这就是李青宇了,长得很不赖,完全符合这年代对俏公子的审美。

  听李伯雍和方氏这样说,便不好意思的笑了。

  方氏看一眼李青宇,带着笑意问:“你说怎么样啊,宇儿,姑娘你也看过了,要是觉得满意的话,娘就要向周家提亲了,左右你们的年岁也不小了。”

  李青宇红了脸,低声道:“全凭爹娘做主。”说完便站起身仓皇的跑了出去。

  “看来宇儿也很满意周姑娘。”方氏笑着道。

  “你先别太得意,你看得上人家,人家看不看得上咱家宇儿还不一定呢!”李伯雍出声道。

  这话方氏就不爱听了,“怎么,我们一个县令家还配不上她一举人的姐姐。再说宇儿要模样有模样,性子也好,这打着灯笼找不着的好亲事,他们还能嫌弃不成?”自己的崽儿即便是头猪,在父母的眼里那也是天底下最俊的猪。何况李青宇远不是猪。他性子温和,孝顺知礼,模样也俊俏,简直就是最佳夫婿的人选,方氏的确有得意的资本。

  李伯雍哼一声:“妇人见识,周颐小小年纪就考了举人,考中进士简直是铁定的,而且名次肯定还不低,也许人家的起步就比我一个小小县令要高,他的前途何等远大……”

  “那你说的也是以后,至少现在他家还比不上我家吧,再说,那进士是这么好考的,说考就能考上?”方氏反驳道。

  “当县令的是我,不是宇儿,你看看他,今年的院试又考砸了,周颐十岁就考上秀才了。而且宇儿性子虽和善,但也优柔寡断了些……”李伯雍道。

  “周颐,周颐,你就只知道周颐,再优秀那也是人家的儿子……”任何母亲都听不得人说自己的孩子差,即便是丈夫也不例外。

  “你看你,一说你还生气了!好了,我不说了。”即便在外面威风不已的县令大人,回到家里依然要在老婆面前低头。

  第二天,李青宇就接到了周颐的邀约。

  方氏问:“这周举人是什么意思?”

  李伯雍道:“这有什么不难理解的,你看过了人家姑娘,他们自然也要看看宇儿是和模样。”

  方氏点头,这是应有之意,任何人家嫁姑娘,对男方都会一再考察,这也说明周家那边到目前为止对李家都是满意的,否则也不会费这些事。

  李青宇听闻是周颐邀他,听多了平时不苟言笑的爹对他的赞不绝口,再加上又是去见未来大舅子,李青宇心里忽然紧张了起来。

  他带着忐忑去赴了周颐的约。

  周颐约李青宇在太白居见面,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可以将整条街一览无余。

  青竹站在周颐的后面,伸长脖子也跟着看着街道,忽然间 ,他叫道:“少爷,你看看,那是不是就是李公子啊?”

  周颐顺着青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青衣的少年带着一位小厮,信步朝太白居走来,这少年的面部轮廓虽柔和的多,但到底还是能看见李伯雍的影子。

  “应该是了。”周颐喝了一口茶说道。果然没一会儿,这少年便上了二楼,问过小儿后,径直朝他坐的位置走来。

  周颐起身,“可是李青宇李公子?”

  李青宇有些紧张,忙拱手:“在下正是李青宇,敢问阁下可是周颐周举人?”

  周颐笑着摆手:“叫我周颐就行了。”

  两人对暗号般接了头后,李青宇这才坐下来,尽管周颐自问并不吓人,但李青宇似乎还是很紧张,席上话也很少,周颐问一句他就答一句。

  这只能说明对方不是善言辞的人,周颐知道往往口才木讷的人,心中却有万千沟壑,他到不会因为这个就看低李青宇。

  一顿饭吃完,李青宇总算不紧张了,话不多,但人很和煦,完全没有一般官家公子的盛气凌人。

  吃完了饭,两人约着去爬清寒寺,搞得周颐都错以为是他自个儿在找对象了!

  期间周颐试探性的和李青宇讨论了一些文章,他也说的头头是道,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但见解有些过于死板,完全是书上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