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322)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徐侍读摸着胡子道:“昨晚老朽出去买酒,正见着周编修从西街跑来,后面还跟着一条狗,但是我还叫了周边修呢,可能是周边修没听见,一阵风一样就刮过去了。”

  周颐咬牙,那时他正在逃命呢,可不得像被疯刮过吗!

  周颐面上镇定无比,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这是锻炼身体呢,正好家里的狗跑得快,便让它跑在后面,督促自己。”

  这些人竟然也信了,闻言皆赞叹:“对对,周编修就是年轻,竟然想到用这法子锻炼身体,我们这些老骨头只怕是不行了。”

  能在翰林院呆上大半辈子的人,还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的,再加上周颐又说的一本正经,特别让人可信,这事过了上午便没人再提了。

  不过到了下午,一道消息却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了翰林院。

  杨知文杨首辅被参了!这可太稀罕了,杨知文作为首辅以来,牢牢的将内阁掌控在他手里,那几个次辅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表面上是唯杨知文马首是瞻。

  加上现在的崇正帝不怎么管事,朝廷说是杨知文的一言堂有些过,但权倾朝野还是担的起的,这样一个猛人竟然被人参了,自然在朝廷上引起了震动。

  周颐听这些翰林讨论,才弄清楚了事情的经过,这事说起来周颐还是见证者。

  周颐住进来福客栈不久,就见证了杨知文的狗腿子将一个说杨知文坏话的举人给抓了,而且还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周颐当时就觉得这是办的有些没脑子,果不其然,现在报应来了。

  那举人来京城赶考,只不过因为骂了杨知文几句,就被人抓进了大牢,还受了酷刑,打的屁股皮开肉绽,然后像被丢麻袋一样被人丢了出去。

  这样子自然是不能参加春闱了,这举人便错过了这次的科举,这样他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一纸状书将杨知文告上了大理寺,可大理寺哪敢接这个烫手山芋,而且人家给出的理由也正当,大理寺是管复核的,京师笞杖以上的案件归刑部管。

  刑部推无可推,便实行拖字诀。

  这可把那书生惹恼了,他直接将事情闹大,京师现在还滞留许多落榜的举人,那书生直接在这些人跟前鼓动,说杨知文把持朝政,朝纲不振,藐视天下读书人,还有意无意的将这些人落榜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杨知文,才导致科举混乱,有才之人不能提名等。

  这可把这些落榜的举人情绪挑起来了 ,他们本来就觉得自己才高八斗,不是自己没用,是考官眼瞎呢,现在有了一个现成的理由,自然跟着跳了。

  这件事越闹越大,这时候,那书生好死不死的又敲了登闻鼓,直接诉他被曲打,杨知文权倾朝野,刑部助不管纣为劣等。

  得到京师读书人的支持,这件事已成浩浩荡荡席卷之势,这时候,督察院直接有人参了杨知文一本,言杨知文草菅人命,在朝廷结党营私,百官只知杨首辅而不知皇帝。

  周颐听了倒吸一口冷气,这话都敢说,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崇正帝为了这件事直接开了早朝,破天荒的把杨知文狠狠训斥了一顿,直将将他从首辅降到了次辅的位置,现在的首辅由原来的次辅邢景担任。

  不过一早晨的时间,杨知文就从那个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变成了次辅,虽看着只降了一个品级,但首辅能决断内阁,次辅却只能做些辅助工作。

  这里面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也不为过。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杨知文就这么被放逐了?

  大多数人都有些迷糊。但朝廷也有不少眼利心明的人看出了事情的本质。

  杨知文让崇正帝感到了威胁。

  周颐管中窥豹,他可以肯定,那书生的背后定有人在推动。这书生已经是举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大理寺和刑部的区别,但他还是首先去大理寺告状,为什么,因为他要给别人造成一种全朝野都不敢管杨知文事情的印象。

  然后联合书生,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再加上督察员的参本,最狠的是百官只知杨知文而不知皇帝的话,简直是绝杀。

  崇正皇帝再怎么惫懒,他也是皇帝,对权利有着天然的独占欲,现在竟有人威胁到了他,这还得了,于是平地惊雷,直接将杨知文给撸了下去。

  一切的一切,一环扣一环,周颐甚至在猜疑,当时那书生被抓,是不是也是设计好的。

  晚上回家,坐在书房里,周颐越想越觉得这朝堂的水深的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