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522)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韩相如看着他那歪了的发髻,眼里的笑意更甚,也懒得提醒周颐。

  “还不是那些地方官,现在朝廷的税收上来了,国库有了银子,已经下令取缔了那些不合理的收费,但地方官嘛,您知道的,恨不得刮地三尺,以前捞习惯了,现在又哪里舍得将这块肥肉吐出来,我已经禀明了圣上,于是皇上就让我祭祖的途中抓一些典型,以儆效尤!”周颐不甚在意的说道。

  韩相如皱起了眉:“十官九贪,这可不是一件好办的差事,你自个儿得小心些。”

  周颐喝了一口茶,挥了挥手:“老师,不用担心,我已经有法子了,以前皇上分给我的差事有哪一桩是好办的我不是也熬过来了吗!”说着将茶杯仿效,冷笑一声:“他们贪归贪,但明明知道我在兴商业,却还敢这样大咧咧的这样干,那就怪不得我下铡刀了!”

  周颐说这话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流露出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气势,他自己没觉得,但对他了解颇深的韩相如却看得眼睛一缩。那种要翱翔于九天之上的气度……

  韩相如本还有些话想要叮嘱周颐,现在却忽然就放了心,只笑着说道:“话说的这样狠,到时候吃了亏可别又偷偷摸摸的哭!”

  这话说的,周颐顿时睁大了双眼:“老师,你什么时候看见我偷偷摸摸的哭了?”师徒俩又是好一阵打趣。

  周颐一家一共在韩府呆了两天,这才重新坐上船向广安县驶去。期间南苑府的府台还专门来拜访过周颐。

  周颐也只和他寒暄了一阵,便打发了。

  临走的这一天,韩相如到码头相送,他拍了拍周颐的肩膀:“大了,等你成年的时候,老夫再给你起表字。”

  周颐这次没有嬉皮笑脸,而是郑重的跪在了韩相如的面前:“老师,学生走了。”来之前他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回程的时候家人会坐船回到京城,但他自己却会走其他的路线,所以后面也不能来看韩相如了。

  韩相如挥了挥手:“走吧,万事小心!”

  一直到船行出老远,韩相如还站在码头上没有离开。同样的,直到看不见岸了,周一还也站在船头。

  李应茹走到周颐面前,“相公,进去吧。”

  周颐却忽然将头埋在了李应茹的脖子里,带着鼻音嗯了一声。

  李应茹手一顿,什么也没说,只轻轻拍着周颐的背,带着安抚。

  第二天近中午,船终于听在了广安县的码头。

  他们的船一靠岸,码头上忽然就一阵喧嚣,鞭炮,唢呐,甚至还有舞龙舞狮队,广安的大小官员站在前头,见周颐出仓,立刻躬身:“下官参见周大人!恭迎周大人回乡!!!”

  第152章 一封信

  广安县并不是没有出过能人,但如周颐这般年岁,就做到如此官职,并且还深受皇帝宠爱,在朝廷担任如此要职,别说广安县,就是全大越也找不出来。若周颐按照如此势头发展下去,入阁拜宰指日可待。

  所以广安县的大小官员及乡绅才会如此隆重的恭迎周颐回乡。

  周颐走下船舱,看向最前面的广安县县令,已然不是李伯雍,而是一副新面孔。

  这县令在周颐走下船的时候,忙小碎步上前,恭敬道:“下官冯其伦,恭迎周大人回乡。”

  周颐含笑的点点头:“冯大人好,劳烦冯大人相迎,不过广安县是我的故乡,我回乡只为祭祖,这阵仗着实大了些,未免父老乡亲们劳累,还是让他们散了吧。”

  冯其伦连忙说道:“不劳累,不劳累,周大人乃我广安骄傲,能迎接周大人回乡,大家都不胜荣幸。”

  周颐听了,笑容未变,看着冯其伦不说话。

  冯其伦心里一沉,看来没有拍到马屁,本以为周颐如此年轻,肯定喜欢张扬,现在看来,倒是猜错了他的心思。

  冯其伦生怕周颐生气,忙解散了其他人,心里忐忑的对周颐说道:“周大人,您旅途劳累,下官已略备薄酒,为您和令尊接风洗尘。”

  王艳和周老二在后面看的骄傲不已,这是他们的儿子啊,他们的儿子已经成长到连县令都需要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的地步了。

  周颐笑一声:“有劳冯大人费心了,不过酒席今日暂且就免了,我的家人都有些劳累,接风洗尘的事过几日再说吧。”

  冯其伦听了,心里一阵兴奋,他本以为周颐会一口拒绝觉,没想到还是留了余地。这就代表着周颐愿意和他接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