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话音刚落,大殿上顿时就响起了嗡嗡嗡的讨论声,就算那些事先准备中立的,也觉得这御史说的有几分道理,看向周颐的眼光带了几分怀疑。
而崇正帝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周颐到底是怎么掌握这么多证据的,早就在折子里一五一十的说了,周颐知道,现在他唯一能靠的就是崇正帝,所以对崇正帝他坦诚了八成的事实,全大越,除了周颐,也就只有崇正帝大概了解这大越时报到底有何等威力了,这也被崇正帝当作了一步暗棋。现在他自以为这步暗棋是掌握在他手中的,而周颐,只不过是暂时替他办事而已,他现在信得过周颐,觉得周颐替他梳理大越时报也无妨。这与周颐的想法倒是一致,大越时报是周颐一手建立起来的,他对懂得这里面不为人知的弯弯道道,就连崇正帝想知道的一些信息,也是周颐过滤给他的。崇正帝根本就只了解了大越时报的皮毛,却以为他自己完全掌握了全部,而这,也是周颐想要给崇正帝的感觉。
毕竟他不可能把自己安危荣辱一直寄托在帝王身上,就像温曲说的,帝王最是无情,翻脸比翻书还快,现在看着崇正帝待他还好,但谁又能保证以后他还会如此待周颐呢!再说,就算崇正帝能一直信任周颐,但他毕竟老了,等到新帝登位的时候,难道他还能像崇正帝面前一样装萌卖傻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他只有自己掌握力量,达到让新帝就算想对他出手,也不敢的地步。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会儿崇正帝已经将大越时报当成了他自己的东西,现在却被这御史戳了出来,崇正帝的脸色当然不好看了。
周颐好像没有料到这御史竟然会这么说,微微张着嘴,看起来仿佛是愣住了。
见他这样,其他大臣便纷纷站出来,一个接一个道:“臣附议!”
温曲担心的看着周颐。
崇正帝指了指周颐:“周卿,御史这么说,你自己来说说吧,你到底是如何在这短的时间内查清这么多案子的?”他目光灼灼的看着周颐,你小子可别将大越时报抖落出来了,这样好用的暗线对他一个帝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周颐这时好像才如梦惊醒,他皱着眉走向大殿中间,“是,皇上。”五体投地的拜下去。
崇正帝对着他微微一抬手:“起来说吧。”却是理也没理那个俯在地上的御史
这样的差别对待自然被有心人看在眼里,看来皇上还是很信任这小子,真是天道不公啊,他们这些正直的能臣竟然抵不过一个会拍马屁的巧言令色之徒!
“谢皇上。”周颐抽了抽鼻子,谢过崇正帝后,这才站起来。
“皇上,在微臣自辩之前,我想问这位大人几句话,还请皇上允许。”周颐鞠躬说道。
问话?大殿上的朝臣们脸色都有些古怪,这一出怎么有些熟悉呢?哦,想起来了,还记得说要开边贸的那一次,周颐也是这么淡淡的说想问吏部尚书几句话,最后差点没把吏部尚书气的撞墙!
一时间,大家看向俯在地上的御史眼里都带了些同情,这可是一个硬茬子啊!
崇正帝点点头:“你自问吧。”
“请问这位御史大人,你说我陷害忠良,原因就是因为案子查的太快了是吗?”由于周颐是站着的,那御史在崇正帝没允许的情况下,又不能站起来,那御史这么趴在地上,首先气场就比周颐矮了一大截,特别是周颐还故意微微的一抬下巴,语调也是漫不经心。从御史的角度来看,周颐就完完全全是用鼻孔看人了。
那御史也知道周颐不好惹,生怕周颐这句话里有什么陷阱:“呃……的确如此,周大人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就能将这么多案子查清楚,实在是有违常理。”
这时周颐轻笑一声:“也就是说御史大人根本就没有我陷害忠良的证据,而完全只是凭空猜测!”
这可不能认啊,这御史立刻就急了:“这怎么能是凭空猜测呢,你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查了这么多案子是事实,现在刑部大牢里还关着近五百人呢!”
“那又怎么了呢,难道就因为我查案子快了一点,你就说我是陷害忠良了,合着我大越的官员为皇上办差的时候就应该慢吞吞的么?依着御史大人的意思,官员们做事岂不是越慢越好,因为越慢代表着越精细啊,越正确啊!”
“周大人,您怎可如此狡辩,下官何时是这个意思了?下官只是说你查案的速度太快,快的不符合常理,这才让你解释一二罢了!”这御史急了,情急之下,直接直起了上半身,神色激动的争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