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573)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周颐窘迫的摸了摸鼻子:“抱歉,没注意”。

  李应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对着青儿道:“这天都黑了,你们又不出声,相公怎会知道你们跟在后面。”

  青儿不可置信的看了眼自己和其他几个丫鬟手里的灯笼,还有天上那一轮大明月,这都看不见,姑爷又不是瞎子。

  不过看着小姐这般高兴,也只撇了撇嘴,复又高兴了起来,毕竟姑爷眼里只有小姐一人,这都是他们小姐的福分啊!

  周颐第二天一早就去见了崇正帝,言明现在商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须要严格规制偷税逃税漏税之行为,轻则罚款,进则剥夺行商资格,视情况判定牢狱,若实在太严重,直接掉、砍脑袋!

  这把崇正帝都吃了一惊,觉得这处罚实在太严重了一些。

  周颐却有不同的看法:“农民若交不上税,轻则体罚,重则充边,刑罚何其严重,而且他们还不是主观上不想交,而是确确实实交不上,既然如此,那么行商的人为什么就要例外,故意逃税,主观贪婪,此风更不可长。”

  崇正帝定定的望着周颐,“你可知此举的后果?”

  “臣知道,臣愿意做陛下您手里最锋利的刀!”周颐重重伏下。

  崇正帝一把将周颐扶起来,将手搭在周颐的手上:“万事小心。”

  周颐重重的点头。

  这次周颐拜别崇正帝后,崇正帝望着周颐离去的方向,站了很久很久……

  周颐想要办一件事,那效率总是很快的,没过几天,大越时报上就刊登了商业部新的税收惩罚制度,并迅速入刑。

  一时间,各大家族都纷纷嘀咕:这是朝廷听到什么风声了?怎么他们前脚才刚刚说完,商业部后脚就出了这个规定。不会是专门来针对他们的吧?

  有人担心,有人去不以为意:“我到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敢让我坐牢!”

  但这件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商业书院研究院共开售卖航海用品了,大到船只,小到一个望远镜,种类繁多,很多人们不知到是什么的东西在此时被推了出来。

  第165章 出海前

  无数的稀奇玩意儿,人们闻所未闻,但研究院的人出来解说后,人们发现这些东西若真如所说的那样,那确实在海贸上用得上。

  这些东西不算便宜,但能自己组建商队的,也没几个缺这这些钱,为了买个心安,大部分都买了。

  研究院一直是靠周颐自己在支撑,不像大越时报,火铳基地虽然实际上是他在掌控,但还是挂在朝廷的名下,若有一天皇帝兴起了,要拿回这些产业的控制权,只要周颐没造反的心思,那他就得乖乖还回去。

  而商业书院不一样,朝臣们包括崇正帝都没有意识到这书院与别的书院有何别的本质区别,就算是为了培养商业人才而开设的,在他们眼里也就那么回事,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商业书院他们自然是看不上的,所以商业书院才是和下湾村的作坊一样,是他真正的自己的产业。

  研究院里虽然成果喜人,但一直是靠周颐在喂养,现在可算是赚了第一桶金了。研究院才是真正会下金蛋的母鸡,可以预见只要他的政令不息,以后研究院会为他带来多么可观的财富。

  崇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十,大越时报公开宣扬京海港建成,届时由商业书院研究院制造的大越号船将下水。

  很多人听了都不以为然,觉得船还不是就那么回事,甚至在大越没开海禁之前,许多家族还专门从事造船行业。

  但当看到这艘名为大越号的船只后,大家才知道自己之前想的有多么天真,那个黑森森的泛着冷光的无比巨大的家伙当真是船?是用什么材质造的?人站在其面前竟然会生出望而生畏的感觉。

  这时候被研究院的人又出来吆喝了:“这是研究院众位大师们历经大半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大家可以看到,它体积无比庞大,无比坚固,水火不侵,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家都来买呀,为了各位着想,我们研究院还有小型,中型船号供各位选择。一条在海上,无论历经怎样的风雨,都不会散架的船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应该清楚吧!”这人说完,便一脸笑意的站在原地。

  自从在大越时报上打了广告后,专门赶到京海港来看这大越号船的人便络绎不绝,看过的人无比惊叹,为它庞大的体积,森严的气势所折服。口口相传,这几天来看的人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