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作者:老衲不懂爱(84)

2018-03-12 老衲不懂爱

  王艳明悟,这是在相看啊!!!然后果断的带着几个丫头走了,上房的事她还是少招惹为妙。

  周颐下午下学的时候,来接他的周老二一脸喜色,周颐知道这是买地的事成了。父子俩先去了铺子,直接在那边吃了饭这才回到村里。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王艳拿着田契手直哆嗦:“他爹,这就是田契,那一百亩地是我们的了?”

  “是啊,那地是我们的了。”周老二一脸感概,几个月前,他还在担心周颐的束脩,谁能想到峰回路转,眨眼间就挣了这么多银子呢,现在有了一百亩地,也算是个小地主了。这样的日子,真是做梦都能笑醒,而这一切,都是六郎带来的,周老二越发相信周颐是上天送给他的福星。

  “只是去衙门打点又花了四十两银子。”这让周老二有些接受不了,四十两啊,什么都没干,就这么白白没了。

  王艳一听也有些心疼,不过这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那是官府呢,他们一介小老百姓哪惹得起官府。

  王艳收好了地契,突然想到什么,对周老二说道:“对了,我今天在县里看见大嫂和大郎在和人相看呢,看样子好事将近了。”

  周老二面不改色:“他们的事我们少招惹。”

  “我知道,在街上看见的时候,我就带着几个丫头走开了。”王艳说道,他们也是怕了上房了,这离他们远远的,都恨不得扑上来,要是自己上去招惹,还不得被狠狠黏上。

  周颐看着夫妻两个一副躲洪水猛兽的样子,也是好笑。

  地买好了,周老二就打算着盖房子的事情了。

  他们一家七口缩在这逼仄的屋子里,现在又加上了一个王元,更住不开了,所以这房子必须要盖。而且周老二也憋着一口气,他盖得房子一定要比周家院子更大更好。

  其实要不是作坊在村子里,他们去县里住也行,但现在为了照看作坊,周老二和王艳也在村里住惯了,还是决定将房子盖在村里。

  只是好的地方都被人家占完了,周老二连着看了几天都不太满意,周颐却看中了一处地方,那就是作坊旁边一处竹林。

  这里邻近官道,重要的是和作坊也挨得近,把这片地买下,到时候好好修整一番,这竹林就是天然的景色。

  周老二对周颐的话那是深信不疑,没过多久,周老二就去村长家里买下了这块地,又立了地契,便张罗着修房子的事情了。

  周老二真是挣了大钱了哈!

  由于周老二去买地的时候带了一位族兄,这买地的事就这么宣扬了出去,周老二也没想隐瞒,这又是买地又是盖房子的,几个月的时间周老二到底挣了多少钱啊!

  村里的人纷纷猜测不已,一开始看周老二鼓捣这个啥作坊,都抱着不看好的心态,觉得他一个木匠,每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这在下湾村绝对算好收入,够好些人家几个月的嚼用了,挣这么多钱还不满足,竟然荒唐的想做这样的事情,心太大了。

  可眼见着,作坊开起来了,铺子也开起张了,那个啥新式衣柜在县里卖的极好,就是村里有家底的人都忍不住买了一架。

  看着红红火火的,可到底挣了多少钱,大家都摸不清楚,只隐约猜测约莫有几百两银子,也觉得三百两顶天了,再往上他们都不敢想。

  可是前几天据说周老二光买地就花了七百两银子,这又要盖房子,他到底赚了多少钱?难不成上千了?

  这样一想,村里人只觉得呼吸都急促起来,上千两银子啊,这是啥概念,那银子堆起来怕是能填满一间屋子了吧。

  贫人乍富,总会引得人眼红,有些人就会在背地里说些酸话。但下湾村的人历来淳朴,特别是周家族内还算团结,当即直接怼了回去:“自己没本事就会酸别人,你要是有那个能耐,挣个万儿八千的也行。”

  周老二知道后没说什么,只是在盖房子的时候,尽量请周家族内的人,工钱也开的高。二叔公和三叔公的家里都有孙子在作坊里做工,他们本来就对周老二抱有好感 ,现在见周老二这么做,便觉得这孩子有人味,想着族人。

  两个走路都颤巍巍的老头儿一起杀上了村长家:“我们周家祖祖辈辈在这个村子里多少年了,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孙,这就有人眼红了,桩子,这事你可不能不管,莫非以为我们周家没人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