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语气中充满丧气。
“张叔年轻着呢,莫要说这种胡话,公子,张叔来了!”
曾行之正在药庐整理医书,见姚彦进来,又看张叔那般憔悴,忙让人坐下,为其把脉。
“你这风寒拖的时间长了,”曾行之收回手,满眼深意的看着张叔,“万事放宽心。”
张叔有种被看透的感觉,他双手拢在一块儿,双眼略微无神,“难啊。”
曾行之抿了抿唇,与姚彦对视一眼后,姚彦在他的位置坐下,曾行之则去配药。
“张叔,你不舒服地里的活儿我来帮你做,这两日正是收红薯的时候,我也闲,刚好。”
张叔看着白白嫩嫩的姚彦,再听着这话,心里舒舒服服的,他笑道,“我哪里有那么弱?红薯不着急,我慢慢收,耽搁不了几日。”
“我还想为张叔做点事儿,能讨些红薯来吃呢,可惜张叔不给我这个机会,”姚彦故意叹了口气,看得张叔忍俊不禁。
“你啊,若是想吃红薯,背两背篓走,张叔也没二话的。”
“那不一样,”姚彦笑嘻嘻的,“我还是喜欢自己挖的,张叔莫说二话,等张叔喝药病好,我便来讨红薯。”
经过姚彦这么一说,张叔的心情好了不少,也应下了。
等张叔走后,姚彦来到曾行之旁边坐下,“我总觉得张叔是因为我娘才病了的。”
曾行之看了他一眼,“娘要是听见你这话,准备给你几扫帚。”
“我不怕,”姚彦扭了扭身子,十分瑟,“我回去问问奶。”
说完,姚彦便带着大黑回了姚家。
姚母恰好去镇上赶集了,还未回来。
姚奶奶正在缝棉衣,姚彦和曾行之买了不少棉花回来,姚奶奶闲着没事,便动手了。
“一天恨不得来五六回,也不知道行之怎么受得了,”姚奶奶瞪着姚彦道。
“我就是一天来十回,公子也不会说我半句,”姚彦在姚奶奶身旁坐下,拿起针线以及旁边的裤脚开始帮忙,“奶奶,张叔刚才去找公子了,他病了,瘦了不少,脸色也不好看。”
一听张叔,姚奶奶盯着姚彦手的视线撤开,惊讶的问道,“好端端的咋就病了?”
“我估摸着是娘说了什么话,把张叔气着了。”姚彦慢悠悠的回着。
“你这小子,”姚奶奶又瞪了他一眼,“什么话都能说得出来,也不怕人笑话。”
“那也是在您跟前说,别的人我才不会说呢,”姚彦嬉皮笑脸的凑过去,“奶,其实我觉得吧,张叔这人不错。”
这话信息量大。
姚奶奶眯起双眼盯着他,“真觉得他不错?”
“我真觉得他不错,”姚彦点头。
“那是谁当初把人赶出去的?还不吃饭威胁你娘若是再嫁,就去死?”
姚彦一僵,“什、什么时候的事儿?”
原主记忆中并没有这一段啊!
“五六岁吧,”姚奶奶叹了口气,“时日太久,你不记得也不怪你,不过自那以后,你娘便再也没那心思了。”
姚彦咬住唇,脸色微白,“也就是说,是因为我,娘和张叔才会……”
张叔可一直未成亲。
见他小脸煞白,姚奶奶忙道,“哪能全怪你,其实也是命运弄人,你娘是我和你爷爷唯一的孩子……”
姚家要招上门女婿,可谁家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上门来的?那是会被戳脊梁骨的事儿啊!
张叔和姚母原本也是郎有情,妾有意,加上两家离得也不是很远,原本放出要招女婿的姚家,在张叔向他们表明自己对姚母的心意时,便有些松动。
索性都是一个村子,两家又离得那么近,帮衬什么的也便利,即便不是招女婿也是行的。
可姚爷爷就想试试张叔是不是真心的,便让张叔回去让张奶奶请人来说媒。
“你张叔是个好的,可他娘却是个泼辣无比的人,直接把你张叔打骂了一顿,不给吃喝,你张叔就喝雪水,你娘看不下去,就偷偷送饼过去,不料被他娘发现了,指着你娘的鼻子骂。”
说她绝不会同意两人的事儿,即便姚家不招女婿,她也不愿意,她就是看不上姚母。
“幸好那是夜里,胡老二一家那会儿还没分家,便没搬上来,那处就张家人住着,你娘失魂落魄的回到家,在你爷爷的再三逼问下,才得知那姓张的老婆子看你娘十分不顺眼,扬言即便你张叔打一辈子的光棍,也不会娶你娘。”
姚彦听得目瞪口呆。
“我们和张家奶奶有过节吗?”
姚奶奶清咳一声,“当年你爷爷的长辈曾托人到张奶奶家里说亲,但是你张奶奶的家人并未看上你爷爷,后来又到我家来说亲,我父母觉得你爷爷家里虽然穷了些,可是个老实人,又勤快,便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