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半截话,姚彦自打嘴巴,一副说错话的样子,赶忙埋头继续干活儿。
而听了半截话的刘三婶儿心思却活了,看来传言没错,那李家一定是做了啥事儿,把姚家给弄气了,这才毁了亲事。
俗话说,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姚李两家的事儿很快便被传得沸沸扬扬,李家那边不出声,别人打听什么,他们只会叹气,就是不说话,让人把事儿都往姚家这边想。
这可把姚家人气坏了,特别是知道这内情的人,于是当有人往姚家打听时,姚家就一句话。
“问李家人去。”
李家人怎么敢说话,他们可是被姚家和他们村长再三叮嘱过,而他们的闭口不谈,以及李招娣被送到陈家的消息很快便被人知道了。
这下风向立马往李家吹去。
但姚家这边却怎么也挖不出什么了。
姚彦扛着锄头到山脚时,遇见在河岸边坐着的姜隽,看了眼姜隽身旁那一背篓猪草,姚彦走过去。
“姜三哥,你家茶林打理得怎么样?”
姜隽好几天没见到姚彦了,如今见对方对自己依旧亲热,姜隽的嘴角立马往上扬了几分,“我家茶林没你们家大,前天就打理好了。”
“那你也不来找我玩儿。”
姚彦将锄头放在一旁,坐在姜隽身边,仰头看着他,“也不过来吃饭了。”
“怎么,我不过来吃,难不成你就吃不下饭?”
“那倒不至于,”姚彦笑了笑,在姜隽渐渐消失的笑容中道,“我还能多吃一碗呢。”
“……哦。”
姜隽猛地伸出手使劲儿揉了揉姚彦的脑袋,把姚彦的头发搞得乱七八糟的后,这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在姚彦的怒目中。
他扒拉了两下猪草,从里面拿了一包大树叶子包裹的东西递给姚彦。
“给。”
“什么?”
姚彦一边顺着头发,一边疑惑地接过手。
姜隽也不解释,背上背篓便离开了。
“山果呀,”打叶子,便见到里面包着的是红彤彤的小果子,姚彦的怒气立马就消散了,他拿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感让姚彦心情变得美好起来。
等他回家时,还把剩下的给杨氏吃了。
杨氏一边吃一边眯起眼打量着一脸美滋滋的姚彦。
“你是不是有心上人了?”
姚彦一愣,接着抿了抿唇,“娘为什么会这么问?”
杨氏指着山果,“这东西在山边上才有,你今儿在茶林那边,怎么有空去找这个吃?谁给你的。”
“是姜三哥给的,”姚彦如实回答。
杨氏却失望极了,“我还以为是哪个姑娘给你的呢。”
“不是,”姚彦哭笑不得,“哪个姑娘会这么主动,不怕被说闲话啊?”
民风再开放,这姑娘家也很矜持的。
“再说,”姚彦起身往外走,“姜三哥也不错啊。”
话音落下时,姚彦已经走出灶房门了,杨氏吃着山果闻言一笑,“再不错也和你一样是个小光棍儿。”
秋雨绵绵,小雨下了七八天了,也不见停。
搞得人啥也做不了,窝在家里久了心里也烦躁,老是别人家串门吧,也怕打扰人家。
所以这天一家人都在堂屋里坐着。
姚父垂头裹着旱烟,姚城在一旁搞木弓,姚彦在一旁看,杨氏则一边纳鞋底一边冲姚城说话。
“……左右是那个意思,但这到底是给你找娘子,所以还得瞧你自己,要是觉得成,咱们就把日子定下。”
刘三婶儿昨儿来找杨氏说过话,这不,今儿杨氏就追着姚城问了。
“娘,我、我想缓一缓再说。”
姚城干巴巴地回着。
“你都多大了还缓,”姚父将旱烟装进旱烟中后,转头看向姚城,“要不是给你奶守孝,你早就成亲了。”
姚城用眼神向姚彦求救。
姚彦清咳一声,“爹,娘,大哥是顾虑家里为建房花光了银子,这手里没钱,就没底气,以后还得养孩子,这要是小侄子那就得送学堂,小侄子要是块念书的料,那就得往镇上送,那可是一大笔银子呢。”
想得可真够远,而且还这么自信。
要不是自己没儿子,姚城都信了姚彦这话,觉得自己儿子是个聪慧极了的。
杨氏瞪了眼姚彦,“没说你你还来劲儿了是吧?你也别想跑,刘三婶儿说还真有一姑娘和你合得来。”
姚彦赶忙摆手,“合不来合不来,刘三婶儿就知道胡说。”
“你这个……”
“彦弟!”
院门口忽然传来姜隽的声音,姚彦赶忙撒腿就跑。
姚城趁机放下木弓,也跟着跑了出去。
姜隽没打伞,身上有些湿,鞋底全是泥,一看就是在外面走动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