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_作者:弈澜(141)

2018-03-17 弈澜

  “嗯。”

  孟约只盼真的如王醴点头肯定的那样,一切安好无事,孟老爷顺顺利利。

  然而,孟约心里却清楚,必会起波折,只能希望孟老爷被波及得少一点,再少一点。

  小剧场:

  孟约:前辈,请问你当初为什么不全面推行机械化呢?

  太祖:就我一人,没谁人能搭把手,拿什么推行机械化。

  孟约:那为什么不弄抽水马桶,不接通自来水?

  太祖:呸,挖个下水道都穷成狗,哪来闲钱通自来水,不通自来水,抽水马桶有什么意义!

  孟约:那你画那么多手稿干嘛?

  太祖:给穿越者后辈指点迷津啊,我就怕来个你这样什么都不会,还什么都想干的。

  第97章 谁鞋子底下没踩过屎

  在朝堂诸公为机械化而各怀忧思之时,地球另一端的战场传来消息,奥托曼帝的皇储在他国遇刺身亡。事实上,这位皇储是一位主和派,他此次前往敌对国家,也是为和平而前往谈判,希望能将战火从欧亚天空上抹去。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位皇储遇刺身亡,战争即使不停止,也会因此而缓和。然而,这位差点就将和平带临人间的皇储,却死在了阴谋者的枪口下。虽然很快枪手就被找到,并被施以极刑,然后一位出色皇储的死亡,让本来端着强国姿态,坐山观虎阗,做同盟国做得漫不经心,不像来打仗倒像来春游的奥托曼帝国彻底拉下水。

  消息传来时,朝堂诸公都沉默了那么一小会儿,他们都各自在心里怀疑,是不是自己这边的人干的。毕竟,做为一个玩阴谋玩到跟吃饭喝水一样顺溜的民族,不搞阴谋简直对不起成天勾心斗角的朝上对手。

  当然,像这样大的阴谋,不经过宣庆帝首可是不可能的。

  宣庆帝:朕很冤枉。

  “陛下,臣以为此时当派使臣前往奥托曼帝国进行游说。”奥托曼帝国虽然是同盟国,但因为有一位一直主张和平的皇储,做同盟国做得十分漫不经心。大明与奥匈帝国对其意见不小,但这时候又抽不出手来去怼他。皇储意外遇刺身亡,还是死在协约国领土上,不管到底谁下的黑手,都不妨碍把奥托曼帝国彻底拉入战争的泥坑。

  朝上商议片刻后,都主张派使臣往奥托曼帝国,但在人选上,很有些犯难。

  朝上文官,寒门出身的多不会武,海外战局千变万化,还是派个会武的更稳妥一些。另外使臣出使,宣庆帝还是更倾向选世代为官家族的子弟,倒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而是考虑到风采仪范与气度,这些东西,是最好从小养成的。什么寒门明珠,风仪卓世,不是没有,是需要多磨砺方能有。

  “陛下,使臣暂且不提,中译官微臣倒有一人选可荐。”宣庆帝的喜好,朝堂诸公还是清楚的。

  “卿家且讲。”

  “微臣早年曾在南山书院就读,与现督察院监察御史王重崖同窗就读,王重崖精通多种语言,除英语俄语之外,便是奥托曼语。”

  “甚好,且传来御前奏对。”

  此时,正在处理河南道发来公文的王醴哪想得到,朝常上正有旧日同窗,举荐他前往外洋游说奥托曼帝国。他确实精通三国语言,事实上,南山书院有专门的语言学科,对学子的要求是至少要会两门外语。

  当然,因为大明扩张,远交近攻,俄语早已不算是外语了,所以王醴学的两门是英语与奥托曼语,因为俄语是现今只能算是方言。

  公房外有着宫中制袍的内监来传时,王醴还一头雾水,他是监察御史,平素根本不用上朝,上朝那是御史大夫和左右都御史及御史中丞的活。忽然来内监传他上朝,这还是王醴头一回遇到:“还请稍等片刻,待我更衣正冠。”

  即使日常不上朝,王醴也是有朝服的,好在依着前辈经验,王醴也放了一套朝服在公房。当即换上,便随内监往大明宫去。路上,王醴还远远和吕撷英身后的孟约对了个眼。

  孟约:“先生,王师兄这样脚步匆匆,都不带停下来打招呼,是为什么去?”

  吕撷英倒是门清,因御前的内监品报不同:“想是传重崖去朝上,必是朝上有什么要紧事,非重崖去不可。或是河南道出了什么大事罢,不然,不必重崖这监河南道的御史前往。”

  只要不是因为机械化就好,家里已经有一个掉坑的,最好不要再来一个:“先生,我们上楼去罢,阿许在楼上冲我们招着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