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好一点,也是为了让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生活得好一点,正是因为这样的念头,才会不懈努力,并穷尽一生也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是知道,唯有超越这个时代他们才可能飞奔向前,不然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人们,都是缓步前行的。
踽踽独行,是因为没人得上脚步啊!
孟约忽然懂了,为什么看《太祖秘史》下部时,人人都怜惜太祖孤独到可怕。
“幸好我不用这样,因为我什么都不懂,必需要大家来帮我。”连小天使都是仆妇使女和江宁织造并许许多多土著一起帮忙完成的,孟约委实没有一个人带动一个时代的能力。
回到长平里,还没进孟园的门,就见庆园的仆妇向她走过来:“小姐,夫人有事寻你。”
孟约便收回脚,往庆园去,边走边问:“先生寻我何事?”
“好事,左近几条巷子,这几日先先后后都差得人来问自来水。打永安侯府通自来水连道方便好用,又有宏运楼前源源不绝的自来可用,左近几条巷子老早就动了心。”因占便宜,可以就长平里的主水管,只需再各条巷子接一段去,再分置各家。
原来是为自来水,虽然这事孟约就没怎么管,但因是她提起的,吕撷英仍爱有什么事都寻她去说一说。至庆园方才坐下,茶还在嘴里,吕撷英便将事说明,问的是孟约怎么定价。
好在孟约虽然数学学得一般,大小是过大学的人,造个粗略的成本表,再合计一下预算,加上污水处理和供水厂的本钱,综合南京的物价,孟约给出一个十分恰当,家家都能承受得起的价钱:“银五两。”
对长平里左近几条巷子来说,别说五两,五十五百两都不算什么。但于平民,至多三五十两银子便够一家过一年。叫拿出一个月开销装自来水,应该也不算什么,后期收水费的事……那就得交给官府去办,污水处理厂和供水厂,待建好,孟约觉得要想个法子交给官府那边去管。
别觉得自来水民营也可以,这时代,还是官府更靠谱方便一些。水源关系千万家,这责任也唯官府才担得起。
吕撷英则在那边算:“南京城中,约有十余万户人家,并非家家都会通自来水,暂且先算个两万户罢,十万两……年年算着,可够用?”
“先生,不能这么算,这十万两管够人工材料,断不会蚀本,必小有盈余。但这两万户接通了,日后剩下的十几万户岂不慢慢也会想要接通自来水。待看到好处,必会人人喜欢,纵不是家家都装,必也有八|九成会装的。便是七成,也能四十来万两,除去成本,与后期需增建的水厂,盈余不说多,十万两总有的。”
按南京城如今的物价,换算到现代,是个能盈利几千万的工程。但必需是陆陆续续的,而不是一下子,全城百姓家家户户都接通,孟约给的计划大概是五年。
这里要感谢太祖下水道挖得好,预留下了自来水管网的通道与接入接出口,只需要进到下水道里,把涵管填进去,即能省好多钱,还能免去开屋动土的麻烦。除城外需动土外,城里的管道四通八达想怎么安怎么安。
#太祖:要不是当年没钱,又碰上个特别能花钱的,轮到到你摘桃子哦#
第120章 或使人成魔,或使人入圣
有预留的通道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快,每一批涵管造好,便使车运往读作下水道,写作防御工事的地下管网中铺好。速度一快,效果便更加喜人,紧接着又有好些地方来询问自来水的事。
这时代,水井反倒不像现代的农村那样普及,谁家想挖水井,花钱找好水源,机器开过来,几天就能造好一口井。即使是穿越者太祖改变过的大明,一口井可能要辐射几十上百户人家。
再则,水井也不是谁家想打就能打的,时人仍讲风水,不让随便凿井,何况此地是南京,天子脚下,龙腾之地,怎么可能许随处凿井。便是长平里,也只永安侯府有水井,其余人家则与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共宏运楼畔的一口泉水井。
正因如此,自来水的好处,更加突显出来。
仲秋将至时,南京城内城中,已有四成人家接通自来水,前期投入的本钱已经收回,结余倒是没多少,用吕撷英的话说还不够塞牙缝:“待仲秋过去,令尊和重崖他们就要回了,这一走便是将近一年,想得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