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如果一所书院,像《清平令》里那样,你会让自己孩子去读吗?”
“会。”
孟约觉得,只要有这句就足够了,假如每一位男士都是疼爱孩子的父亲,每一位女士都是疼爱孩子的母亲,那么这样的书院自然会建立起来,并兴盛下去。
适日,萧皇后生产,在大明拥有两位小皇子之后,终于迎来一位小公主,是名载章,号明章长公主。这个生下来时,非常不给她父亲面子的小公主,日后将会成长为整个大明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皇后做月子,帝王可以休朝三天,但是急切于表现父爱,又很不招小公主喜欢的宣庆帝,在无数次惹哭小公主后,被还在做月子出不得门的萧皇后一怒赶出门。宣庆帝可怜巴巴地跑出宫,去找杨廷礼写封公主文书,因为是心爱的小公主,当然要写得极漂亮极漂亮,另外还得商量封地。
远近无所谓,关键是得物产丰饶,小公主不用就国,日后爱待哪待哪,所以有极好的产出就足够。
杨廷礼对于这位官家,真是槽多无口,被赶出来就直接跑出宫到这里来,竟不想着皇后还在做月子,真是白给他三天假:“阿孟姑娘,刚才我们说到哪儿了?”
孟约指指宣庆帝,意思是“不用管他吗”,杨廷礼眼一瞟,这还用管,他自己就能把戏演完。
“说到长江书院的日常课程安排。”
“乍兴办书院,都不过是摸石头过河,课程安排倒无不可,但师资方面,你们可曾想过?”
“自然有些困难,先生和关先生她们正多方游走,想尽办法,既然开设了学科,自然得相请良师。”
演完戏的宣庆帝:“什么书院?”
“长江书院,陛下,我们想开办一家像《清平令》里那样的书院,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孟约想问问宣庆帝的意思,毕竟这是个内阁掌权,但天子旨意依然份量很重的时代。
做为一个封建帝王,一个男权社会的执政者,他的想法非常具有代表向,也非常具有导向性。
PS:看到有说太祖才是珠玉在前的珠玉,居然不能更同意~这个珠玉,能比得过的,古往今来,都挑不出几个。
第206章 雨后天光下,参差树影中
宣庆帝并不会因为有了明章长公主这个女儿,就热血上头地表示赞同,而是认真地思考,并告诉孟约,眼下可能很难完全实现,但可以实现一部分。不管德音书院还是长江书院,都是一个极好的开头,不要太急切,也不必太畏首畏尾,顺其自然去做,不要当个搅风搅雨的事来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是正途。
“阿孟,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世间一半是女子,所有的孩子几乎都是首先由母亲教导的,理应让女子睁开眼去看这世界,去独立思考,去认识到她们同样生而为人,这并不可怕,反而是件很好的事。
要知道,宣庆帝是一个在中后期将皇权下放,推行宪政的帝王,自然不会迂腐,反而他是这个大明思考得最多的人。他从不因内阁权利过大而生掣肘心,也不因为有臣子功高而怕其震主,他的一生还政于国,归权于民,做了许多帝王都无法做到的事。
孟约刚要对宣庆帝的赞美表示开怀,宣庆帝就来一句:“明年的戏本呢,预备写什么?”
孟约:不提这个我们还能做朋友!
“看样子是还没成算……”宣庆帝说完又撂开她,跟杨廷礼谈海外战场,孟约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只听出一个消息来,那就是海外战场,胜负将分。至多明年,大军便归来,因为这场战事,有许多官军将得有封爵得勋。大明的土地大得很,从这场战役中摘得的胜利果实,只需要提出一部分来,便管够封赏抚恤。
孟约听到这,觉得自己该告辞了,却不想宣庆帝留她,封赏的话题也并没有继续下去。怎么封怎么赏,其实宣庆帝自己也不能拍脑袋就定下来,还得同内阁商议再定。
“得空进宫看看你嫂子。”
“还在做月子呢,不好吧。”孟约印象里,去看刚生完孩子的女士,都应该在满月之后去的。即使是朋友,一不能洗澡,二不能洗头,即使现在天不算热,仪容也够呛的,应当不会很愿意被朋友看到。
“无甚不好,她快闷坏了,你进宫同她说说长江书院,说说《慕春令》,她必会高兴。”一高兴,就不会再赶他出宫,堂堂一朝天子,被赶出门很没脸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