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_作者:弈澜(368)

2018-03-17 弈澜

  楼山雪扮的太祖此时低低唱了一句:“此处安能是人间,炼狱耶。”

  小混混则在太祖唱腔落下后,满面沮丧仓皇地念白,问太祖为什么人类没有犯什么大错,却要被上天这样惩罚?关于这点,太祖也没有答案,他也想问上天,为什么要这样惩罚他的子民。

  一时间,台上台下,相顾无声。

  曹仲仑这人,特别擅长虐心,他就这样转场,压根不再让太祖和小混混多说半个字。第二幕时,是小混混一路遭遇无数生离死别,真正切身看到什么叫人间炼狱,整个第二幕,不管太祖还是小混混,字字啼血,句句呜咽。小混混也头一回发现,他竟然这样爱这世界,爱他身边那些平日里,他见了就要冷哼腹诽的人。

  第三幕便是一整幕的静夜独坐自省问心,小混混终于知道了什么是使命与责任。责任,是他不能坐视他热爱的一切崩塌,使命,是既然一切已经开始崩塌,那就必需背负起责任前行,直到找到那条通往“生”的路为止。

  第四幕太祖才开口,告诉小混混,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干成那么大的事,所以,必需从现在开始,将一切可用的人与物都紧紧团在身边。就对小混混来说,实在很难,毕竟,他之前一直是个半点王霸之气没有,一丝领袖才能也无的小混混。

  像这样的时候呢,就需要用到外挂了,太祖可是征服过世界的男人。

  在剧情一点一点向前时,小混混也一点一点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或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改变,也有因为太祖的教导而发生的改变。在小混混的改变肉眼可见时,《龙戒》第四场戏也落下大幕,这场蜕变的戏,让人沉默,这种沉默不像以前,是为戏的精彩而回味所以无言。

  他们沉默是因为……

  “感同身受。”

  “大明并无重大天灾人祸,为何感同身受,因为有太祖在?”说实话,这幕戏就是孟约写的,她也没有太多代入感,所以感触并不是很深,“我一直以为,灾难是这样的,在眼前发生时,人会悲恸得无以复加,但发生在远处时,人可能会有一时的悲悯,但不会太持久,也不会太过悲痛。”

  “大灾的天灾已持续数十年,阿孟姐,你我都不曾感受太深,因为我们生出来时,世道已经又复太平。但是天灾刚刚降临的那些年,不管朝野如何赈济,也不管是否依然年年丰收,年年五谷满他,仍然人心惶惶难安稳。那些年,粮价只涨不跌,饶是朝廷连续放粮,也只见买的,不见卖的。”朱既彰看过当时的卷宗,是时,朝廷也快撑不下去,因为无粮可放。偏偏各家仓满库满,还是很不安心,当时是世宗亲自往各地方豪族亲自游说,才使各地方豪族放粮,终于止住了本来不应该存在的粮荒。

  “除粮食,南涝北旱也万分麻烦,就是有钢筋水泥筑坝,在低洼处修蓄雨池的先手,这几十年百姓其实也活得很艰难。我们眼前看到的太平,不过是……”朱既彰说到这里眼眶竟然红了,哽咽得再说不出话来。

  “不过是已经习惯了。”孟约不由也低低叹一口气。

  鹿邑虽然在北地,水资源却很丰富,所以那种喝水都困难的情形是不存在的。至于南京……当年太祖都嫌费钱的地下排水渠真没白修,所以也不曾淹着。

  “所以,我们都应该有责任,应该负有使命,但是阿孟姐,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

  孟约:“我也不知道。”

  “阿孟姐,我应该怎么做?”

  孟约:少年,求你了,回南京去问你亲哥吧,问我……我可没法答你。

  “我该回南京了。”少年终于自己觉悟到,他不该继续在外边浪。

  第256章 行而不著,习焉不察

  孟老爷这个说回来的,一再推延回来的时间,所以即使管家昨天说过孟老爷来信说今天回,孟约也觉得会被放鸽子。

  没料想,领着个垂头丧气的晋王回家时,却在家里看到了孟老爷,手抱大盖碗,在树下饮茶。见孟约回来,满面是笑,但很快疑惑地盯着朱既彰猛瞧:“这……女婿呢?”

  潜在意思:闺女,大白天的,你带野男人回来,这做得很不讲究啊!

  孟约:“爹,这是晋王殿下,我们方才一起看戏来着,正好从家门前过,就喊他进来顺便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