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代,敢于做前人没做的事,敢于站在陈规陋俗对面,敢于挑战世俗的都是了不起的人。孟约不是那样的人,但她敬佩那样的人,任何历史事件的推进都少不了那样的人。
“通篇看下来都没我什么事了,只后面提一句,周文和回乡祭祖,问起曾与他订亲的孟氏,族人道孟氏已另嫁高门。周文和大感安慰说什么我曾负过她,如今知道她过得好,我也就可以安心了之类的话。后来路上还曾差人去打听孟氏过得好不好,见孟氏果然过得好,才彻底把一生中唯一欠过的人放下,最后说的是一句‘今日之后,我心中便只剩下了她’。”这里的她是指女主,孟约琢磨着这一两句的应该不算什么,把整理好的稿子层层锁好,这才算真正得解脱开来。
至于书里的另嫁高门,果然过得好之类的事,孟约懒得去想。周文和秋闱高中,却没有衣锦还乡,至于什么时候退的亲,书里没有写,但应该不出这一二年。
真好,暂时不用担心婚事,想怎么浪都好。
眨眼四月中,眼见端午快至,田庄上送了圆江米和箬叶并一些时令瓜果。什么甜瓜香瓜桃子李子,孟约很喜欢这些还带着露水的瓜果,每一口都带着春天的清嫩爽脆。
啃一口田庄送来的小香瓜,汁水饱满,肉质微糯带一丝沙口,极香甜,孟约一气能吃下两个。新调到身边的侍女**柳,十分伶俐:“小姐要是喜欢,不如去田庄住几天,瓜果才从地里摘出来时最好吃,存几天就没那么好了。”
孟约一想也是,自从穿越后,她就在家老老实实摸清里里外外,还得顺道通过史书推测一番大局大势,压根没什么工夫出门。最近天气晴好,不像三四月时雨多得吓人,正好出门去体验一下古代版农家乐,放松放松绷着的神经:“你去叫管家安排,江草,你随我去问问老爷,看老爷去不去。”
孟老爷并不拘着女儿,鹿邑县也没那么严苛的规矩,未出阁的女孩子想要出门,有人陪同就行。孟老爷才贩了两船都夏高白棉纱回来,这会棉纱刚出染坊进织坊,只待上架开织。
孟家有祖传的织花技法,夏日的透花软绫纱每年都有一部分送进京去作为贡品,今年的早就送进京去了。都夏高白棉纱经过处理,也可以织成透花软绫纱,没蚕丝织的精细薄软,瑰丽华美,却胜在寻常人家也用得起。
孟约去寻孟老爷的时候,孟老爷正在为花稿头疼,孟老爷的女神太太在世时,织花稿都是孟太太一手操办。如今孟太太离世,孟老爷对着花稿,愁得头发都多掉了一把。
“爹……哟,怎么满地都是画?”细看又不像是画稿,孟约多看两眼才看明白,“是织布的花稿吗?”
“可不是,自你妈走后,再没新鲜花样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过得两年宫里就不用咱家上贡了。”孟老爷越想越愁,如果没有“上用贡品”这块金字招牌,生意肯定会差一大截。
孟约:……
此时此刻,孟约很想问问孟老爷上辈子是不是拯救过宇宙。
孟约虽然不是什么绘画大手,可她是正儿八经的美院出身,学的还是美术史,让她去做画家不成,让她画个织布稿一点问题没有。当然,真正让孟约觉得孟老爷子拯救过宇宙的是——她大学毕业论文是《中国传统纹饰解析与现代印织应用》,即使是现在,她想起当时收集的纹饰资料,都还有种想吐的感觉。
历历在目,仿如昨日啊!
“爹,要不我试试?”
孟老爷:“你……”
不是孟老爷不信孟约,孟太太生前倒是有心要教,但孟约没坐性,让她坐半个时辰都跟椅面上有钉子似的。这样一来,孟老爷自然不信孟约能画出什么好画样来,不过女儿有心帮忙,孟老爷依然很受用,便由她坐在书案前。
孟约铺了空白纸张,挑枝趁手的勾线笔蘸上墨坐下,毕业论文的苦难仿佛再一次降临,她抖抖身体定定神,画了个简单的小团花,以菊花为主体,间以枝叶花蕾。孟约画完几组小团花,又在小团花空隙里填上多瓣小菊花纹,铺满整张宣纸后才停下手,细看看还自觉手艺略有点退步:“笔不好使,不然还能画更好的。”
想想铅笔多好用,要求不高,有一盒2B的中华就行,可以用水晕染的彩铅就更美了,可惜虽然是架空的明朝,也是一样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