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_作者:弈澜(496)

2018-03-17 弈澜

  “你们难道不觉得牢中夜审那一段很明显吗?”

  “啊,就那段,按张以达的行事风格,不会让人半死不活,会直接让人死得不能再死,绝对没有死去活来的可能。”

  “咱们这样一说,真有不少地方细思量很值得推敲。”

  楼上萧启此时表情如同梦游,完全不敢相信他看到的:“你这样强行转折相当生硬,你可是打鼓人,怎么能这么随便说转就转。”

  “你摸着你自己的良心再来跟我说一遍你刚刚说的话!”其实按孟约的性格,没办法把伏笔埋这么好,全是杨廷礼曹仲仑加王醴的功劳。孟约感觉,凭那三位的城府,绝对不可能连个草蛇灰线都搞不出来。事实上,她在通看整个剧本时,看到了三个较为明显的点,刚才戏迷票友们已经说得差不离了,但牢中夜审其实……并不是。

  萧启:好吧,算你有理。

  第五幕开演,将事先埋好的草蛇灰线揭开蒙于其上的纱,让众人恍然大悟。有说中的就会讲“看吧,我早知道这里有问题”,没猜中的则是“我们不信,打鼓人你无理取闹,哪有这样强行转折的”。但随着第五幕一点点推进,戏迷票友们不得不认同,确实,前期在其中埋下不少伏笔,当时他们竟一点没怀疑。

  “不,我还是不能接受张以达是好人,现在我更宁愿相信张以达是个不死的坏蛋。”

  “诶,坏蛋可不行,教坏小孩。”

  “我宁愿相信孤家寡人就是对他的终生刑罚,妻离子散父母皆与其断绝来往,这样的惩罚,其实也够。”

  “就是,打鼓人戏里有句话酸得好——长命百岁,孑然一身。”

  “还有最后一场呢,接着看呗。”

  是的,张以达那个时不时给他找点小麻烦的围观众妻子,在早前几场戏里,因憎张以达为恶,愤而离开,其父母也一样,恨其助纣为虐与其断绝关系,不认其为子。戏迷票友没跳起脚来骂人,也是因为从私人生活方面来说,张以达确实挺惨的,回到家中冷锅冷灶,连仆从都不愿意帮工。

  孟约含笑。

  萧启:我仿佛有种不好的预感。

  是的,你的不好预感马上就要在戏台上演起来。

  张以达并没有众叛亲离,父母妻儿远离他,也不过是整部剧跌宕起伏混淆视听的一部分。

  戏迷票友:这结局,还不如坏蛋不死呢,抻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想破口大骂吧,没什么好骂的,人家是好人。吐槽吧,一时也找不着什么辞儿,一口气噎在喉咙里,感觉坏极了。

  “《慕春令》里有句什么词儿来着……”

  “磨人的小妖精?”

  “英雄所见略同呐!”

  戏迷票友们皆心有戚戚,打鼓人不正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抻他们一整部戏,到最后给他们来这个,还不如张以达就彻底是个坏蛋呢,至少能骂一顿痛快淋漓的是吧。

  #王醴:磨人的小妖精难道不该是我的专属昵称吗?#

  第347章 来于生活,高于生活

  《疾风令》的大结局,让所有人都没法感到满意,虽然坏人果都如大众所期待的那样全部死光光,但张以达这个大反派居然一秒洗白,这个比坏人不死光还让大众不能接受呢。对,再合情合理,再有伏笔,再草蛇灰线,再前有因后有果,再符合逻辑,广大的戏迷票友也不-接-受。

  戏迷票友们在宝云楼下不肯走,因知道孟约就在楼上,他们就样见着人问一句“阿孟姑娘,以后能不能别这样玩了”。张以达就算了,他们认还不行,也不知哪来的小道消息说是打鼓人为给郎君唱赞歌才写的《疾风令》,张以达这个角色简直膈应死人,这要真是……

  “这要真是,咱们也得认,这结局太让人没法忘怀。”

  “正是,不管如何,要是真有个张以达这样能忍辱负重,肯引清水洗淤泥的,那当真很值得敬重。”

  “倒……真是!”

  “王知州真是这样一位官员?”

  “嘿,都说是套,你怎么还是被套进去。”

  “甭管是不是赞歌,王知州也是位能臣干臣,咱们可不能因为戏就误解人家。”

  “王知府王知府,得记得现在咱们亳州设府了,别成天再喊人王知州。”

  听罢这些谈话,萧启再看孟约就不是幽怨了,而是惊讶与敬佩:“这些,都是你事先就料想到,才在戏文中这样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