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后放进冰窖里略冻一下再拿出来包包子,厨子帮忙发好了面,包包子也不用萧启动手。北方的厨子做包子,那都是一把好手,要几个褶就几个褶,包出来的包子又好看又白胖。
包子二次发酵后蒸出来一个个圆圆胖胖,里边的馅油润多汁,咸味恰好,喷香可口:“有一种很特殊的香气。”
“封缸酒的香气,炸扣肉各地做法不一,各有各的长处,封缸酒在其香,且去腥解腻提味,较之其他做法,我更推崇在酱油中加封缸酒。”萧启说着,将蒸梅干菜扣肉的蒸笼从蒸锅上挪到保温的灶上。
共蒸了四碗,萧启留了一碗给厨房尝味,孟约自然也伸筷子尝了一口。肉质肥美,香味醇厚,封缸酒的香气绝对是最好的绿叶,在与肉和梅干菜的完美交融中承担了最佳配角的角色,吃下去让禁不住发出满足的赞叹:“吃到肉的人生,果然会更圆满一些啊!”
何况,是萧厨王做的梅菜扣肉,做法看似很平平无奇,就连萧启自己都说不是正统的梅菜扣肉做法,只不过是因带着家的滋味,所以才独特。但孟约吃着,依然感觉,萧启的厨艺出神入化,这是一道说不出哪里好吃,但吃到胃里,人生都会变得圆满起来的菜。
孟约:嗯,决定了,《菊下楼》的第三本就是梅菜扣肉专场,名字可以叫——最强梅菜扣肉。
在画最强扣肉之前,孟约得先把第二个绘本的线稿描出来,《菊下楼》的第二个绘本讲的是太祖进入风雨飘摇中的菊下楼,担负起振兴菊下楼的任务。太祖做为一个征服过世界又托生过女身的狠角色,当然不会走寻常套路了,即使条件所限,他也绝对不会以蛋炒饭这样的食物做为开端的,所以他用厨艺征服世界是从鱼面开始的。
菊下楼就在港口,最多最容易取得也最新鲜便宜的就是鱼,这是孟约和萧启商量的结果。
在孟约琢磨怎么画《菊下楼》第二本时,南京城里的宫墙内,御书房里,内阁与吏部官员正在就官员升迁任免进行奏对。王醴在其中不算显眼的,毕竟王醴治理地方的成绩有目共睹,要把他升调回南京本就在情理之中,不升调才显眼呢。
而升调的一干名单里,最显眼的是叶慎章。
#是的没错,我今天吃了梅干菜扣肉,所以写了梅干菜扣肉#
第362章 泪流不止,两眼通红
人叶慎章到地方,任凭怎么算也不足三年,那就免不了让人产生疑问,这人有什么能耐,足以打破既定的规则。宣庆帝问吏部,吏部用了一个让人想都想不到的理由——叶慎章与荣氏女的婚期在即,便是不足三年也先把人调回来再说,荣氏女因德音书院获得嘉奖,也使得不少牛鬼蛇神盯着这位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的女郎。
“诸公近来,想必也接了不少请托。”
各部大员最近确实接了不少请托,和荣氏女不无关系,其中荣氏女的姻缘便是重中之重。哪怕已经定亲,因早前传出要退亲的传闻,加之德音书院如今委实办得不错,荣氏女的姻缘自然为人所关注。
荣氏女这样的女子,不管历经过什么,总是抢手的,也就是太抢手了,让人为难。吏部思量着,便与内阁相商,终定下将叶慎章调回南京的决定,也不升迁,直接平调,当然南京的官和地方的官即使只是平调,也能算升迁。
“那就这样罢。”宣庆帝说着看一眼名单,王醴调通政司,任右通政一职,正四品,升一阶又进入中央,看来内阁也很看好王醴。宣庆帝看一眼杨廷礼,想着杨廷礼和孟约之间因话本结缘,不由一笑,王醴娶孟约可算是占老大便宜。
朝野内外能臣干吏不是没有,然而能出头者不过十之一二罢了,所以说王醴占便宜,至少早就在御前内阁留下名来。别小看这一点,内阁拨选年轻臣子,从来是一堆人里选那么一两个,有能力者比比皆是,这时候事先有个印象,比起没印象的来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奏对罢,宣庆帝留下内阁诸公,亳州如今欣欣向荣,自然不能随意拨个人过去接手,一则应当能继续工学院共襄工事,二则谯郡水电工事等也要继续修建下去,三则能不冒进不贪功能踏踏实实把王醴制定好的治理之策施行下去。内阁也为这事与吏部商谈再三,然而到现在也没个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迟迟没有给王醴去调令的原因。
必需是亳州新任知府到任,王醴才能脱身回南京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