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爷:“当真比京城好?不见得吧。”
又要说周文和,又要说周文和,又要说周文和……讨厌的事情也要说三遍!
孟约才不接呢:“夜深了,老人家,你还是早点睡吧。”
孟老爷只当女儿在害羞:“好好好,老人家这就去睡,小人家也赶紧去睡。”
“哼。”孟约轻哼一声,裹着披风往屋里去,到门前时,侧身看一眼孟老爷,见孟老爷进了屋,她才推门而入。
迷迷糊糊要睡着时,却忽然听得一阵马路声,她睁开眼发现外边竟是灯火通明的,担心外边出了什么事赶紧把头发卷成个大丸子,裹上厚厚披风往外走。春柳就在院子里,孟约遂把她叫过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有官军要借宿,老爷已去招呼了,小姐不用担心。”春柳叫孟约不要担心,她自己脸上却一脸不安。
孟约反倒没什么好担心的,孟老爷是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待人接物自然不会出差池。倒是大半夜的有官军借宿这事,让她有些奇怪,这里离县城也就一个时辰的路,马好还能再缩短些时间:“爹出去多久了?”
“得有两刻钟。”
孟约点点头,想着孟老爷应该差不多要回来了,也就不进屋,就在院子里等候。大概又过一刻钟,孟老爷才从门洞下走进来:“年年怎么也起来,外边多冷,快些回去躺着。”
“我裹着披风呢,不冷,爹,外边怎么回事?”
“都察院御史带了官军,奉旨到各地考核吏治,进城怕惊动鹿邑县官员。这么着,我们这两天就不能回县城了,得等考察院考核完才行。这两天他们都会在这借宿,爹都安排好了,他们人不多,安排在西院住。”东西两院隔着道墙,并不互相打扰,孟老爷这才作此安排。
督察院?好大名气啊!
孟约:这一刻,我想起了陈萍萍,这一刻,我确定改变这个时代的穿越者……啊不,写《三醮》的作者也知道萍萍姐。
等等,御史不该动不动就以死相谏,以图清名传千古,谁看谁烦,看谁谁倒霉的存在吗?
注:陈萍萍是小说《庆余年》里的人物,顺便捧着少女心再再再次推荐猫腻大大的《庆余年》,最爱网文,没有之一。
嘤,没看过也不妨碍什么,在这个故事里督察院就是御史台和锦衣卫的结合体。趁人不注意,暗搓搓摸到人家里去,拿出小黑本,不乖的记下,不老实的记下,人品喂狗的记下,节操丢掉的记下,太过放飞自我的记下,吃相不好看的记下……记完把小黑本收起来谁也不给,心情不好就翻给皇帝,心情不好不坏就翻给内阁看,心情好就自己翻着看。
可以审查,可以抓人,但没有判决权,不能给人定罪,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什么的,经常会来跟督察院扯皮。
第4章 密密匝匝的春雨
田庄的早晨总十分忙碌,佃户们天还没一丝光亮时就得将要送去县城的菜收割好,装上牛车。待这些事做完喘口气吃早饭,吃过早饭喂鸡鸭喂猪牛羊,之后大人得去打猪草打柴,大点的孩子带着小点的孩子或去田里帮忙,或去山上采野果挖野菜。
孟约站在高处看了整个上午,从晨烟杂炊烟看到大人小孩纷纷出门,最后扑到孟老爷身边卖乖:“爹,你辛苦了。”
孟老爷不明所以:“辛苦从何来?”
“我能这么无忧无虑长到大,吃穿不愁,还有人伺候,想什么要什么张张嘴就有,即没有高门大院的糟心事,也不必像蓬门寒户那般辛苦劳作,都是因为有爹在呀。我虽然还小,却也懂得,一个人日子过得风平浪静舒舒服服,那必有另一个人把什么风雨都担下,把所有辛苦都扛了才能有的。”孟约又不是真只有十五岁,她也不是原主正身,占了人家这么大的便宜,不道声辛苦,不说几句暖心的话,她怎么都觉得过意不去。
她这一番话,说得孟老爷怔了许久,半晌半晌地笑中含泪摸摸孟约的发顶说:“你能说出这番话来,爹便怎么都不苦。”
一时感慨把孟老爷感动得滴下两行泪来,孟约一时有些手足无措,即使在现代,说实话,她也没见过她爸当着她面掉泪的。默默递帕子,又小心翼翼地逗趣,好容易才把孟老爷哄好。
“为父还要去看看庄上佃户,你也到在田庄四处走走,这里日后总要交给你,提前熟悉熟悉也好。带上春柳细芳,为父再喊田庄管事的媳妇给你找个机灵些的丫头作向导。”孟老爷但凡来都会去“慰问”佃户,这都是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