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哥哥家的小孩, 也不知道长高了没。
桥小夏见此干脆让她带人去收拾庄子, 反正到时候是他们一家人住里面。
孟家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到京城。
他们当然对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但如果能在京城生活的更好, 他们也是愿意过来的。
孟爹是个老实人, 可他活了四五十年, 明白沈夫人为什么让他们千里迢迢过来, 无非是信任他们。
肯定有合适的活计让他们做。
于是孟老爹带着孟老娘, 孟大,孟大媳妇儿跟小孙子, 还有孟三一起来京城。
也有人说,他们一家在扬州日子越来越好, 怎么一定要去京城呢?
那些人也不想想, 柳儿马上要到嫁人的年龄,他们要去给女儿撑腰啊。
不仅如此,跟着痘娘娘跟全福娘娘,还怕日子过不好?
笑话。
孟家人快到京城的时候,就见巍峨的城楼跟门口站岗的士兵。
如果说扬州是氛围是柔和轻松的,而京城无端带着一种威严,这种威严却让万奇国的百姓觉得心安。
这就是他们的国都啊。
原本进城的时候还怕遇到麻烦,但柳儿一早就打点好,垫着脚等家人过来。
城门前的官兵见她带着沈家腰牌, 当然是客客气气。
“爹,娘,大哥,小弟!我在这!”柳儿见着眼前熟悉的人,直接流眼泪。
孟老爹跟孟老娘有点不敢认柳儿,不住说:“ · 柳儿长高了,人也白净的很。”
孟三更是直接道:“二姐,你好看了很多啊,都吃什么了?”
毕竟在老家的时候,柳儿还做些粗活,但跟着桥小夏来到沈家,自然是不用洗衣做饭。
每日跟着写字算账,桥小夏不喜欢做针线活,她身边的丫鬟基本也没碰。
一来二去,自然养人的很。
“不仅人好看了,穿的也好。”孟三忍不住道。
他们还以为柳儿在京城会吃苦,没想到看着竟然像个小姐,真为她高兴。
柳儿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这样的生活,被家里人提醒,这才记起自己以前什么模样:“都是夫人给选的样式,她经常赏我布料,然后拿去裁缝铺给我们几个做新衣裳。看这个簪子,也是夫人给买的。”
孟老娘一脸不赞同:“你是来当丫鬟的,怎么还享受起来了。”
面对家里人的指责,柳儿有点想反驳。
因为夫人说了,她好好识字,帮她算账,那也是干活。
不是只有洗衣做饭做些粗活才是干活的。
“没有,我也做事了。”柳儿连忙道,“夫人还在家中等你们呢,快走吧。”
孟家人来京城之后,桥小夏算是安心。
她让孟家人先休息休息,先适应京城的环境,然后再开始工作。
谁知道他们一家人实诚的很,一天后就来人说,休息好了,可以干活了。
这也是桥小夏愿意千里迢迢让他们过来的原因。
当然给的银钱也很丰厚。
桥小夏跟沈黎去了一趟郊外庄子,这个庄子叫沈家庄,已经全都清理出来。
让孟老爹带着人开始烧制水泥。
桥小夏的配方早就写下来,但是她很多配料不清楚具体的比例,想要造出来最坚固的水泥,还是要孟老爹带着人再试验。
不过最简单的水泥还是很简单的。
孟老爹把心放下来,他就怕自己的手艺不过关,做不出来沈夫人想要的东西。
在万奇国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种将要改变万奇国的东西就在这个普通的庄子开始建造。
要说古代人的智慧很客观,他们造出的黄泥石子路,在平时也是很坚固的,但要是跟现代工艺的水泥相比,差得还是远。
沈黎看着桥小夏松口气,就知道这东西不一般。
其实沈黎都没有多问,既然桥小夏想要造,那就造。
水泥的事交给孟家人之后,孟柳儿正式不做丫鬟,而是学习打理铺子,等水泥生产出来,就靠她来管了。
都有江南人适合做生意,桥小夏很相信柳儿。
但她跟沈黎刚回家,就听见家中下人议论纷纷。
春杏黑着脸过来,看着桥小夏道:“夫人,有人说您一女许了两家, · 在说您呢。”
一女许两家?
“思童?怎么可能,思童连一岁都不到。”桥小夏震惊了,谁要说自己闺女的事啊。
沈黎更是直接冷脸,他最重要的人就是娘子跟孩子们,竟然传闲话到孩子头上?
春杏赶紧解释:“不是小姐,讲的是柳儿。”
既然是柳儿的事,桥小夏让沈黎先去忙,她倒是听听怎么回事。
“有人说,您把柳儿许配给林侍卫,又许配给曹大夫。”春杏跟桥小夏边走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