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名字起得也好,清茶清茶,哪个文人雅客不喜欢这清一字呢。
送走桥小夏,二公主有些呆愣,忍不住道:“这样的人,我真的能比过她吗?”
织锦也皱眉,谁能想到乡下来的人还有这种本事。
桥小夏随口说的几句诗立刻被品茶的夫人小姐们传遍整个京城。
不少人都想知道,她口中的清茶真的那样好?
别人还在想着雅事,但桥小夏早就把自己随口说的话抛到脑后。
她一只手抱孩子,一只手提着买来的半只鸡,还有新下来的板栗。
今天要吃板栗鸡!
想想口水都要留下来了!
什么清茶汤茶,还是板栗鸡更香!
“然然,你怎么吃胖了啊,再吃下去,娘亲都要抱不动你了。”桥小夏开玩笑道。
“娘亲我可以自己走!”沈殊然立刻道,“我不想让娘亲辛苦。”
见沈殊然真的要自己走,桥小夏也没拦着。
只是小孩走的跌跌撞撞,看着好玩的很。
正好回去,桥小夏看见路边的书店里的启蒙书籍,还是停下脚步,准备给然然买些粗纸。
虽然古代的小孩都是五六岁的才启蒙。
但在她那个年代,只要小孩会说话,都要教他们背诗的。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加减法都可以安排上。
桥小夏已经准备教孩子识字了。
还好她一手书法不算难看,完全可以教孩子。
书店里启蒙的书倒不少,但大多都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这种书不便宜,沈黎那应该有。
桥小夏也只是看看。
桥小夏不知道自己一个女人到书店买纸已经够引人注目,别不要说她还能看懂上面的字。
旁边书生模样的人看着桥小夏道:“你家小孩子现在启蒙是不是早了点。”
见桥小夏惊讶,书生模样的人拱手:“在下齐书榕,只是好奇罢了。”
“先学着啊,积少成多,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说着桥小夏已经挑完要买的纸张,全是最便宜的粗纸,墨也是最便宜的臭墨。
齐书榕有心想帮她付钱,但见她朝门外招手。
门外走进来的男人丰神俊逸,棱角分明,谁见了不夸一句英俊。
沈黎很远就看见桥小夏跟一个人有说有笑,快步走过来,接过桥小夏手里 · 的东西:“娘子在买什么?”
“纸跟墨,准备让然然开始识字。”桥小夏顺手把东西都塞给沈黎,“太重啦,你怎么来的这么晚。”
桥小夏忽然觉得自己说话有些亲昵,瞬间脸红:“快回家吧!今天做板栗鸡!”金黄色的板栗被煮到酱油色的鸡肉里面。
翻炒过的鸡肉表面泛着油光,看起来食指大开。
古代是再多油都嫌腻的,但桥小夏觉得只有一个菜不太好。
之前腌的白菜也派上用场,清爽的白菜,板栗炖鸡,豆角炒鸡皮,再加上丝瓜鸡蛋。
四个菜刚刚好,主食做了小米粥跟烙饼。
沈黎坐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习惯这种生活。
每天桥小夏换着花样地做菜,现在谁不夸一句他们家的饭菜香味。
隔着好远都能闻到。
桥小夏没想那么多,只是道:“咱们院子也不算小,要不然种点菜吧。”
“好,你说种什么,明天咱们去买点种苗。”沈黎开口道。
“看看青菜吧,明天你不当值?”
沈黎点头:“明天沐休。”
他们家还在想明天吃什么,完全不知道京城已经因为桥小夏的清茶两个字掀起风潮。
主要是那几句诗实在是太好了。
让人伏案惊叹也不为过。
如今皇上大力推行廉洁二字,清茶不正符合廉洁的意思吗?
特别是文官们,想想那几句诗。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茶树在湘妃竹林里,露珠散发清华,只有深山的僧侣知道这种茶香,清早便去采摘茶树的嫩芽。
这是一种多好的意境啊。
所有人都在问。
清茶是什么。
桥小夏跟沈黎大清早买完种苗回来,就看见门口站着一群人。
各家的仆人都在。
其中杜倬正的管家更是笑着道:“可把你们盼来了,你们夫妻俩莫不是去采茶了?”
采茶?桥小夏跟沈黎对视一眼,他们去买菜啊,采什么茶。
知道事情经过,原来皇上都知道清茶的事,在问怎么才能喝到。
所以京城有名有姓的人家都想请桥小夏跟沈黎过去。
好学学清茶是什么东西,可以献给皇上。
桥小夏故作为难:“但我们还要种菜啊。”
杜倬正的管家无奈道:“来来来,让我们下人来种,您还是快去太傅家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