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本福尔曼先生才如遭雷劈:“什么,我居然是万恶的高利贷商人?天啊!我怎么能做出这种罪恶的事情!”
他诚惶诚恐,吓得天天跑教堂忏悔:“上帝啊,宽恕我吧!”
从那以后……
他知错能改,态度坚决得和高利贷事业一刀两断,转行去开银行了。
闲话不提。
总之,在福尔曼先生天天跑教堂忏悔的时候,阿尔那阵子也在跑教堂忏悔。
两人一见如故,成了一对(心理疾病的)病友。
一老一小时常凑在一起倾诉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疚:“我赚的钱都是罪恶的,我怎么能这么做!我不该这么做啊。”“我怎么能认为妈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死也算是个解脱呢?这是不对的,家人从不是负担。”
然后,两个人一起在胸前划十字,异口同声地虔诚忏悔:“上帝啊,原谅我吧。”
神父:……
也因此,阿尔对这位福尔曼先生的传奇发家经历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今重回十三岁,家里一贫如洗,一家子都快饿死,想要无中生有地搞一笔钱救急很难。
毕竟,哪怕是想找人借钱,对方也会优先考虑一下他们一家的还债能力,如果还不起利息,还收不回本金,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买卖是绝对不能做的。
但阿尔知道,如果找这位福尔曼先生借钱的话,却不会很难。
当然,前提是先找到这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PS.我写这章用了一个小时,但算本金利息算了十分钟,由此可见,学好数学是多么重要啊!
再PS.我国银行贷款年利率也才百分之四点几(具体忘了),所以,提醒大家,借贷真的要谨慎,认准正规部门,否则,太高的利息根本还不上,别看几百块几百块的,凑一起就是巨款,千万谨慎,别为一时的快乐背上巨额欠款啊!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找人并不容易。
尽管上辈子的阿尔和本福尔曼是一对交情很好的病友,彼此熟悉,还经常凑一起聊天(忏悔)。可像是一些具体的,诸如“十多年前你住哪”这样的小细节,显然是不可能在聊天中详详细细提到的。更何况,那会儿随口聊天的时候,又不知道有朝一日居然会有重生这么不科学的事发生。
所以,阿尔只能根据当年闲聊时带出来的一些细微信息,如“我那会儿特别爱吃某某店卖的小饼干”,“我家附近有一家西装定制店,别看门面小,但店里裁缝手艺特别好”这样的话,耐着性子琢磨半天,圈出一个大概的区域。
这样一来,总算不用大海捞针。
而且,等确定了大概范围,一个相对比较知名的高利贷商人自然也就会好找得多了。
但考虑到来回的路程问题,阿尔也没着急地立刻出发。
他先跑去街角的一间面包房了。
俗话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别的孩子只知道吃吃玩玩的时候,阿尔已经在这条街上跑来跑去地帮人干杂活了。所以,面包房的店员是认识他的,这会儿见他在店门口徘徊,就没忍住问了一句:“阿尔,你在这儿做什么?”
这个店员是意大利移民,说话的口音,总带着西西里岛方言那种叽哩呼噜的味道。
阿尔立刻精明地用同样的方言巧妙套近乎,又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捂着小肚子:“我想要点儿吃的,一个面包,半个……最便宜的,剩的也行。”
虽然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让人觉得亲切……
但店员还是有点儿迟疑:“可你,你又没钱!”
若是正常的十三岁孩子这时候大概就无计可施地退却了。
但上辈子全家死光,一直孤身一人,在社会上艰难求存、摸爬滚打的阿尔却从不知‘放弃‘这个单词怎么写,而且他的脸皮也早磨练得足够厚了。
于是,他就摆出一副虚弱的样子,并且,毫不避讳地谈论起了在工作中活活累死的父亲;大着肚子,却只会日夜以泪洗面的母亲,还有年幼不懂事的弟弟妹妹太小,以及家里揭不开锅的窘境,最惨的当然是自己了,一天一夜没吃什么像样的东西,如果再没人发发慈悲,他可能就要像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横尸街头了。
这时候信息不发达,人们还没接受过网络时代那种‘你比我惨,我比你更惨’的疯狂卖惨冲击。
所以,就格外容易被触动。
更何况,阿尔如今口齿伶俐,讲起家中惨况时,遣词用句特别有技巧,又夸张又煽情,十分地引人泪下。但他又聪明地把握了一个度,没有一味卖惨,让人厌烦,更没有像一般穷人那么过分乞怜,或者道德绑架,一副‘你不帮我就是不善良’的样子,反而带着一种成年人才有的无奈。尤其是等说到最后,竟然只字不提要面包的事,反而难过地提了提父亲当年养家的不容易,最后小大人一样很体谅的样子,还轻轻叹气:“大家活着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