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做县令_作者:招展(195)

“这么说,伍蚕还真是天运加身啊。”沐青天惊奇道,而后看向朱敬守,说:“咱们这趟算是来对了,不如直接去安吉县伍家。”

话闲的书生眼睛一转,从桌上拿了颗花生米,凑近道:“看二位的样子,想必是外地来的商户吧?”

沐青天笑道:“是,我们从苏州来。”

书生诧异:“苏州?苏州府不也兴养蚕缫丝吗,为何要舟车劳顿来湖州?”

沐青天不清楚苏州府外的情况,只知道太仓州兴粮田贸易,崇明县兴茶叶水货,其余的并不是很了解。他求救地看向朱敬守,结果发现旁边的人完全没在看他,自顾自低头玩着茶杯里的茶叶。

“后日。”他小声说,还踢了踢朱敬守的脚。

庆王殿下搅动茶水。

“明日。”沐青天用了点力。

庆王殿下不为所动。

“今晚!”沐青天咬牙切齿道。

朱敬守换上一副和善的模样,抬头对书生说:“话是不错,但你刚刚也说了,安吉县的丝声名在外,我与弟弟也想见识见识,多开条赚钱的路。”

“吓。”书生惊讶,“二位竟是兄弟?”

为了掩人耳目,朱敬守给沐青天也做了伪装,每日一换。今天沐青天的造型是老实憨厚的中年人,脸上还有些经历过沧桑的皱纹,规矩地用发冠束发,穿着华丽却不过分。而朱敬守则是满脸麻子,颧骨突出下巴尖,和沐青天穿着规格相同,但风格和款式有些细微的差别。

朱敬守刚想说他们是表兄弟,就听到沐青天微笑着答:“旁人都这么说,可我们确实是亲兄弟。”

“你说是吧,哥哥?”

沐青天瞟过来的小眼神差点没把朱敬守从里到外电酥透了,尤其是那声“哥哥”,还好衣服穿得宽松,不然就丢人了。

“是。”

书生很圆滑,没继续问下去,又捏了一颗花生米,说:“还真是不赶巧,二位此次恐怕要空手而归了。”

谁家还没点秘辛,多问不宜,少说保命啊。

“这是何意?”沐青天明知故问。

“在下问问两位,是执意要买伍家的蚕丝吗?”

朱敬守挑眉,小眼睛里透出精光:“既然要买,自然要买最好的。”

伍家的丝是安吉县品质最好的,兼具柔软和韧性,织出的丝绸薄如蝉翼又不容易破损。太仓州一些商户私通海运,卖得最好的商品就是安吉县产出的丝绸布匹。

书生摆摆手,遗憾道:“那就是空手而归。”

“此话怎讲?”

“嘿嘿。”书生憨笑一声,“本来这事官府不让再传了,但看在二位出手阔绰,于在下有碟花生米的交情,我就给你们讲讲。”

说着,他收起嬉笑,勾勾手让沐青天和朱敬守凑近点儿。

沐青天照做了,可朱敬守坐着没动。总归还是“蚕神杀人”的事,他易容成普通商人,不代表他就真的是商人了。端着王爷的架子,朱敬守并不想和别人靠得太近。

“兄长脾气有些不好,先生多担待。”

“好说。”书生大方地挥手,“说两个是说,说一个也是说。老爷,我就给你讲讲最近安吉县发生的大事。”

前半段是一成不变的杀人案,沐青天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正在他准备告辞时,突然听书生话锋一转。

“别人都说是什么‘蚕花娘娘’奖罚,要我看,那是有人作祟哦。”

这是几天来沐青天遇到的第一个说凶手不是鬼神的人,他立刻就起了兴趣。

“嚯,原来街上流传的‘蚕神杀人’一事,竟是出自伍家?”沐青天假装好奇和懊恼,“怪不得先生说是空手而归,出了这种事,伍家肯定没心情做生意了。”

“老爷要这么想,可就错咯。”

难道伍家的人还在做生意,安吉县县令也没有管吗?沐青天面色凝重,和朱敬守对视一眼。

“这伍老爷是个大善人,平日乐善好施,每月都会在安吉县城口开善堂施粥。伍夫人也是个心好的,成天拜神礼佛,给安吉县每个寺庙都续了香火和长明灯。”

沐青天感慨说:“如此好人,怎会卷入杀人案中,真是天道弄人啊。”

“你还别说,上天虽待他伍家不薄,但也不是面面俱到。”

伍蚕十七岁时娶了外县一家织户的嫡女,三年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伍生丝。伍夫人嫁过来时还带着家里的订单,没想到过了几年,伍蚕的生意越做越大,她家倒是没落了。

为了保住香火,伍夫人的娘家把缫丝的技术和商线全都卖给了伍蚕。伍蚕觉得缫丝消耗的人力物力太高,于是就没找家丁学习技术,只是联系了商线上的各家老板,推广他的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