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美丽人生_作者:一曲凌波(1681)

2018-03-11 一曲凌波

  “奶奶,您靠一靠吧,我给您揉揉腿。”

  二端拽过大炕枕塞在奶奶腰后头,小手儿殷勤地给奶奶按腿。

  “还是我大孙女儿贴心。”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二端,影影绰绰地想起当年还是个小丫蛋儿都端端,也是在这炕上,给她捶腿。

  一晃十来年了,孙女儿大了,可孝心没变。

  “爹,娘,咱这就摆饭吧,您二老饿了吧?”

  楚睿云虽然当了多年的阔太太,但是身为主妇的勤快和麻利劲儿一点没丢。

  回到熟悉的老宅,她仿佛又成了那个勤劳的农家媳妇儿,张罗着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

  “摆吧,忙忙叨叨的都饿了。”

  奶奶发话,招呼着在一边玩嘎拉哈的鹏鹏和壮壮上坑吃饭。

  “老二来电话说明儿过来。小妹两口子得小年来。”

  在外头忙活了一大气,周景林披着件大衣进了屋子,回趟屯子,还真是挺多事儿得亲力亲为。

  不管在外头是多么风光的人物,乡里乡亲面前周景林不乐意拿那个款儿。

  “行喽,你快进屋暖和暖和。嘟嘟,给你爸整口水喝。”

  奶奶瞅儿子累够呛,招呼着上炕坐。

  嘟嘟多少有些不情愿回梨树屯,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梨树屯虽然通了网络,但是网速实在捉急。

  对于嘟嘟这种重度网瘾少年来说,简直是生不如死。

  所以嘟嘟这一路上,都是恹恹的,打不起精神来。

  “爸,喝水。”

  奶奶的吩咐嘟嘟得听,端来茶杯递给爸爸。

  知子莫若父,周景林接过杯子看小儿子没精打采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不满意没法痛快地上网。

  “你小子,总关在屋子里上网也没啥意思。回头跟你姐一块带着弟弟们出去玩玩,看你还记着不记着小时候的事儿。”

  爸爸鼓励儿子珍惜难得的机会,毕竟这种举家回乡过年的事儿,也不可能经常来一出。

  嘟嘟上幼儿园的年纪,周家就搬到了山城市了,所以嘟嘟对梨树屯的记忆并不如型子和二端那么深。

  亲不亲故乡土,周景林倒是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不管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是梨树屯养育了周家世世代代。

  “快来趁热吃,咱刚回来也没啥准备,就热乎乎地吃点酸菜白肉炖血肠吧。”

  楚睿云端着大海碗,里头盛的冒尖儿的菜,稳稳当当地进了屋。

  “这个好,不过哪儿来的酸菜这些啊?”

  周景林帮着媳妇儿把菜放下,看着碗里头新鲜切片地血肠,薄薄切出来地五花肉,透着一股子诱人。

  “别提了,咱家厨房都快放不下了,怕咱们刚回来,东西没置办。东家送点,西家送点儿,我看呐,咱家过年都不用置办年货了。”

  乡亲们的热情都体现在了实际行动上,表达方式就是送吃的。

  “那敢情好。省事儿了。不知道爸妈在石桥镇安顿的咋样。”

  周景林放下一件事,又想起岳父岳母来。

  这次一起回家乡,岳父岳母就回了石桥镇的房子住。有几个大舅哥照应,但是三好女婿周景林还是记挂。

  “放心吧,我大哥二哥照顾着,明天抽空我再去看看。”

  人老了都惦记老家,这次回来,也算是让家里的四位老人都高兴高兴,一举两得。

  周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上了晚饭,好多在京城不能常常吃到的家乡风味,都一一得到了满足。

  可村子里有些人家,却因为周家人大张旗鼓地回来而不安着。

  “他爹,你说你弟家的大勋能不能省点儿心。现在老周家人回来了,我都没脸去看。本来咱两家关系多好?生生让你弟他们家那点稀烂事儿给搅和成了夹生饭!”

  说话的是齐家老大的媳妇儿,齐大婶子。当年二端还小的时候,去赶集还坐的是她家的马爬犁。

  齐老爷子在梨树屯的威望很高,屯子里的人都敬老人家三分。

  不过自打头些年齐老爷子病逝,齐家在梨树屯就不是那最压茬的人家了。

  抛开周家不说,因为自家姑娘和二端要好而受周家拉巴一把的余家,现在俨然是梨树屯数一数二的富户了。

  若是没有齐大勋那些档子事儿,齐家和周家的关系何至于如此?

  齐大婶子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她就觉得如果两家关系像从前那样,有这些好事儿,咋可能落了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