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_作者:(482)

  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这可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电影,秦砚既然要拍的话,他就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剧组。

  首先,便是为期一个半月的当地培训,学会当地的方言、改变自己的体态、模仿自己扮演角色职业……

  他们要和谢北杨一样去体验生活,当一个个普通人,去感知《生于泥泞》所发生的背景。

  秦砚绝对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要知道国内很多拍文艺片的导演,尤其是在上个世纪,那些导演要拍一部电影,真的要求演员要长时间去剧本环境中体验生活。

  学习角色在具体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生活习惯,当地习俗……

  很多经典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牧马人》、《红高粱》等等,导演甚至要求演员们在当地生活了半年,再算上拍摄时间,整整用了一年!

  这些演员的真实感,绝对不是拿着剧本随便读几句,然后在家里看一看相关资料就可以比拟的。

  电影,对于男主角而言是极其认真的工作。

  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有敢有意见,毕竟合同上写得一清一清二,如果不配合男主角的训练要求,立刻解约,然后还需要赔偿《生于泥泞》制片方的各种损失费。

  这样的条款看起来有一点霸道又如何,这可是秦砚呀。

  你不愿意拍电影,有的是演员顶上来。

  所以秦砚立刻带着所有人前往电影的取景地,开始进行训练相关的规划。

  在筹备试镜会的期间,秦砚已经联系好了各种培训老师。

  比如各种职业技能的熟练工、当地方言的语言老师、然后还有一些体能塑型方面的专业人士,可以说是方方位位的严格训练。

  其实秦砚其他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生于泥泞》剧本的完善,后期拍摄工作团队的安排,各种拍摄许可,都需要秦砚留在平城,统筹规划。

  但是秦砚还是忍不住,跟着所有的演员一起来到了这座南方的小县城。

  他已经和谢北杨有10天没见面了。

  ————

  说实话,看到谢北杨的一瞬间,秦砚都有一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第一眼就把谢北杨认了出来,但是谢北杨的外观变化实在太大了,秦砚心中满是心疼。

  在家里过了一个春节,谢北杨好不容易养胖了几斤,身上白白嫩嫩的,秦砚特别喜欢抱着谢北杨。

  仅仅10天过去,谢北杨已经明显的晒黑了一个色度,脸颊骨也更加明显。

  这些都是谢北杨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他本人还对着秦砚露出一个特别自豪的笑容。

  没办法,谁让在《生于泥泞》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家里贫苦,午饭吃不起食堂,只有馒头加榨菜,明显有些营养不良的一个孩子呢?

  “正在长身体的他,越来越高挑,但却瘦得如同竹竿一样,看着有些膈应人。”

  “他今天又带来了自己的铝饭盒,饭盒盖磨得有些反光,毕竟一直放在麻布的书包里。”

  “其实学校里自带饭盒的学生很多,只不过他的饭盒依旧是最简单的一个,只有馒头和榨汁。中午去厕所用饭盒接点水,把馒头泡软了,几口就吞了下去。”

  ……

  想要让观众们从电影上看到家境贫寒的孩子们,就必须得从视觉感官上,带给观众们冲击力。

  如果以谢北杨原本的形态去表演这个角色,谁能够谁会觉得主人翁生活辛苦呢?

  有一部电影,拍的是大旱饥荒、流民千里的故事,主演已经为了电影瘦了21斤,结果上映还是被观众说:

  “果然是富态的老爷,完全感觉不到饥荒的氛围。”

  这就是角色形象最为直观的反应,无论秦砚还是谢北杨,都不允许自己如此不敬业。

  所以说对于体能的改造便是谢北杨训练的第一个环节。

  想要让谢北杨看起来营养不良,那必须减重!

  要知道谢北杨的体能一直有专业营养师的负责规划,他的体脂率和肌肉都匀称。

  根本没有那么多脂肪可以减,谢北杨必须要减肌肉才行!

  这是何其困难的事情。

  这10天,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节食就能达到,必须要配合大量的有氧运动才行。

  每晚二人通话的时候,哪怕谢北杨强提精神,依然掩盖不住的疲惫。

  秦砚一眼就确定,谢北杨恐怕瘦了4、5斤。

  除此之外,谢北杨还得掌握《生于泥泞》主人翁所会的农村技能。然而农活有多累,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