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_作者:初吻江湖(455)

2021-03-25 初吻江湖

  而且严肃的态度,像是认真对待某件大事,而不是看个小奶娃娃。

  现在竟然对他笑了!

  笑了啊!

  那么一点点,也是笑容啊。

  赵仁河也不知道为什么,瞬间就精神抖擞了!

  自己在心里唾弃自己的节操,但身体上却很诚恳的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等她们算完了,让那些少年们也跟着学一学,别老是用那本办法。”

  “让他们跟着学。”这是李钊的吩咐。

  那些少年们也同样非常努力的学习,而且各个灵巧,一点即通。

  看妇人们算账的进度喜人,田公公闲暇之余,乐呵呵的躺在摇椅上:“就算是那七十二家,也没有这样的账房娘子啊。”

  “什么七十二家?”赵仁河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土着,但是他对一些事情也并不知道,在府里的时候,他一个庶子,能平安长大就不错了,还能考个解元回来,王府就够高兴的了,但是要说仔细培养他,那不可能。

  嫡母也不可能这么干。

  “就是十三个开阜港口,除却十三家商行之外,另有七十二个商贾世家,有皇商资格,每年进献宫里的银子那可多了,金子更是一家一个绣墩那么大的金墩子,所以啊,这七十二家皇商,也叫七十二门墩,意思就是他们每年进献给皇帝七十二个金门墩子,其他的金银财宝也不少。”田公公乐呵呵的道:“你不是问过金家吗?金家就是这七十二家之一,家里富裕的很,肥的流油啊!”

  赵仁河这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的“十三洋行”果然出现了!

  只不过,不是“洋行”,而是“商行”,也不是只有十三家人经营,而是内务府组织的十三家商行,几百个商贾加入,买卖的是本朝出品的瓷器、丝绸、茶叶三大拳头产品,且严禁给外国人透露关于茶树的事情。

  他知道,后世的什么大吉岭红茶啊,斯里兰卡高山红茶,母株都是从华夏偷渡出去的茶树枝子。

  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就有茶。

  另外,他们跟西洋人做生意,也不是只卖不买的,他们购买外国的各种大炮,重型武器,还有那种火绳枪,哦,现在叫火铳。

  就算没有这样的东西,他们也跟附近的属国做生意,购买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朝廷就用这些贸易顺差得来的粮食,充盈粮库,赈济灾民,所以别看百姓们日子过得紧巴巴,可朝廷已经尽量不刮地皮,灾年也能及时的赈灾。

  这就已经很好了。

  更因为不缺粮食,戍边军都很有战斗力。

  “怪不得他们这么有钱呢!”赵仁河终于知道,为什么金勋请他喝个茶,吃个点心都能花费一个普通百姓家,一年的花销,二十两银子那么多了。

  这家伙是个土豪啊!

  “除了他们之外,最有钱的就是江南的盐商,别看盐商低贱,可他们握着盐巴这么一个人人都需要的东西,那钱也赚的多了去了!”田公公难得有时间闲谈侃大山,不由得指点了一下赵仁河:“江南盐商豪富,当年鸿基大帝,率军路过江南地界,一口气挑了五十家盐商,从此之后就没缺过军费使唤,那些盐商前朝的时候都藏拙,后来被鸿基大帝挑了之后,世人才发现,盐商之豪富,也就十三商行跟七十二商贾世家能媲美,不过听说现在又开始装孙子了。”

  

  

  

第243章 闲谈:盐商与银子

  前朝中前期的时候,来自西北的山西、陕西商人(时人谓之“西商”)聚居于扬州最繁盛的下关一带,他们以贩盐致富,雄霸一方。

  后来众人见有利可图,徽商便大举涌至扬州经营盐业,等到大顺朝开国的时候,这些盐商各个都肥的流油,银子放在地窖里都长毛了!

  鸿基大帝连续挑了五十家盐商,其他的盐商立刻就服软了。

  钱再多,能抗的住大军抄家灭族吗?

  鸿基大帝是个铁血帝王,他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征战,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他想在去世之前,搞好民生,结果天不假年。

  后来的大顺朝,虽然沿袭了明制,却又有了一点不同,那就是不指定灶户,就是提炼盐巴的盐农们,他们可以卖给所有官府批准的盐商们盐巴,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起初,这是一个很好的防止有人打压盐价的措施,可是盐商已经是在前朝就形成了势力,在最初的动荡过后,欺压盐农们,都成了惯例,一个个又肥了起来。

  “在暴利面前,商人是没有底线的。”赵仁河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