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_作者:初吻江湖(708)

2021-03-25 初吻江湖

  能在这里围观的人,不是博学鸿儒,也是翰林学士,众人的文学造诣自然很高。

  顿时就听出来高低了。

  赵仁河说完,自然该他出题,请教对方了。

  赵仁河想了想,他一口气出了三道题,三道题是环环相扣的样式,这三道题,一道是“子曰”,一道是“不以规矩”,还有一道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三道题,偏吗?不偏!难啊,太难!

  有人曾道制艺之难,莫过于破题。

  破题只限于二三句,寥寥十数个字,却决定了一篇八股文的高低。

  且这不是科举,而是在考应变能力,在这其中,破题还有诸多规矩,比如说孔孟等先贤圣人,不得直唿其名,而要尊称为圣人,而孔子门生等则称为能者。

  除此之外,破题得讲题目讲得透彻,清晰,却又不能直说题意。

  由此可见,破题有多难。

  看似平凡,实际上却是不同凡响。

  赵仁河不止是占理,他还以出题为胜,压了敦郡王一头。

  李钊从小就是被各位上书房的师父,开小灶喂出来的学业,虽然不说是什么状元之才,可他也差不多是个才子。

  听出来这个高低。

  何况,他知道赵仁河的才学,要不是被马氏坑了一把,他绝对能大小三元一起中,六元首的材料。

  可惜啊,被硬生生的斩断了科举之路。

  要不是阴差阳错,一步步紧逼,他成了平南王,这会儿该有多糟心啊。

  六皇子只是普通的聪明人而已,他读书最多的是为了讨得成康帝的欢心,要说研究什么八股啊,破题什么的,都不是他的重点,他要是科举,估计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所以他虽然破题了,但是并不出彩,高下立判。

  赵仁河得意的抱着红丝砚走人:“多读点书再出来跟人抢砚台吧!”

  敦郡王卖弄文学没卖弄好,反倒是被人给欺负了一下,赵仁河的文学造诣,可比他高多了!

  孙应嘉当年一个“狂生”力压满天下的才子,要不是后来归隐山林,恐怕没人能敢称“状元”。

  敦郡王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仁河倒是快快乐乐的抱着砚台,抬头跟李钊炫耀:“看,红丝砚啊!少见的很,是吧?”

  “是。”李钊还加了一句:“宫里头也才有两方。”

  “嗯,这一方给我师爷爷送回去,年货!”赵仁河美滋滋:“老头儿有一方红丝砚,但是品相不如这个好。”

  李钊提醒他:“还有那两盒胭脂水粉。”

  赵仁河瘪嘴:“闭嘴,不许提此事。”

  “还有什么年货要买?”李钊觉得逛逛街,也挺好,他从来没有这么仔细的逛过街。

  也没有那个闲情逸致。

  如今却突然有了兴趣。

  “东西多了去了,对了,给你父皇买一个年货吧。”赵仁河提醒他:“要让他知道,你是惦记他的。”

  “你不是每年都有给他送西瓜,香瓜么?”李钊可是知道,蓝明在东北主持那些事情,按照赵仁河的规矩,以他的名义,过年的时候,就派特殊的车子,上京进贡。

  “那不一样,他肯定知道,那是你随口吩咐的话。”赵仁河告诉他:“要想让他重视你,你也得有所付出,我知道你心里有疙瘩,可他好歹是你的父亲,买点东西,哄他开心。”

  “那个就挺好。”谁知道李钊抬手一指,就是药房,药房门口有大字,写着“本店新到关外人参”八个大字。

  “你可拉倒吧,宫里头可不缺人参。”赵仁河头疼的带着他继续逛街:“找个合适他玩的东西。”

  “那可难了。”李钊口气云淡风轻:“他见过的好东西可不少。”

  正好,赵仁河也点头:“我可没打算送他什么昂贵的礼物,那也不适合你现在的设定,记得,要哭穷,知道么?我有钱是我有钱,你还是那个穷的叮当响的九皇子。”

  李钊没吭声,他的确是很穷。

  虽然现在赵仁河暗地里给了他非常大的财力支持,但是却不能明面上给他,他也不可能真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那样就太惹眼了。

  所以赵仁河给他选了个非常简单,又充满了情谊的礼物:一个面捏的小人儿。

  是花了二两银子的“高价”,请一位老师傅,给仔细捏造出来的,捏造的非常像李钊。

  就是比一般的面人儿大了三圈而已,但是看样子很明确,就是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