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不容易考上了,咋还就不供了呢?
这老太太也太差劲儿了。”赵奶奶给钱迎春夹了一筷子菜后不满地说道。
钱迎春低头没吭声,自家奶奶和大伯母合起伙来算计自己,这绝对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放心,实在不行我送你去帝都读书。
需要多少钱,我先帮你垫上也行。”赵卫东拍着胸脯子说道。
刚刚还气愤填膺的赵奶奶一听自家大孙子的话眼珠子转了转。
给自己家孩子花钱,供自家孩子读书对她来说没啥,但如果让她平白把赵家的钱拿出来填补别人家的孩子,老太太可就不乐意了。
去一趟帝都,那的多少钱呀,更别说还有学费,饭费,住宿钱。。。别的先不说,单单火车票就要不少钱呢。
而且如果赵卫东去送的话,那就要买两张火车票,那可都是钱呀。
赵奶奶掐了赵卫东一把,给了钱迎春一个慈爱的笑容,“迎春呀!我们赵家对自家人那是绝对没说的。
按理说,供自家孙子孙媳妇读书,也是应该的。你看你娘如果有时间的话,过来一趟。
你跟卫东就算是不登记拿小红本,找屯子里的老人做个见证,订个亲也成。
等将来你们大学毕业了再补办喜事,也是可以的。
这样,你也算是我们赵家的人了,上学的学费我们赵家都给你包了。”
“奶!你瞎说啥呢!
我那配的上人家?
迎春帝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来了,将来就是个大医生了。
我这连通知书的影子还没见呢!”赵卫东不顾赵奶奶给他打眼色,大声反驳道。
“咋就配不上了?
我们赵家的大孙子配哪家的闺女配不上呀?
再说了,咱们赵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俺家的钱自然要用在俺们赵家人的身上。
这有啥不对的?”赵奶奶不满自家大孙子的态度。
在她看来,她的大孙子就算是娶皇帝的闺女也绰绰有余,要知道,赵卫东现在可是靠山屯为二的高中毕业生呢!
赵大哥还要再说什么,却被赵二哥拉住了。
赵二哥心眼子多,又在冰城开过眼界,知道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
钱迎春虽然看着还可以,不像是那心术不正的女人,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这女人花了他们赵家的钱后,会不会翻脸不认人。
“其实朋友之间帮忙救急也没什么。
钱姐姐,你需要多少钱去帝都上学,要不打个欠条吧。
您将来也是要当医生的人,挣了钱再慢慢还呗。”赵二哥笑眯眯地说道。
钱迎春并没有要白占赵卫东便宜的意思,她当时也是实在是没地方可去,没有人可以投靠,脑袋里想到的就只有赵卫东,就直接跑来了。
说到底她也只不过是个才十八岁的少女罢了。
“好好好,我打欠条。
我将来挣了钱就会还给卫东的。”钱迎春连忙说道。
赵妞妞觉得还是赵二哥说的对,如果真的按她奶奶的意思,难免让人感觉赵家趁人之危。
而且,就算将来赵卫东真的跟钱迎春结婚了,钱迎春想到这一段,心理难免会有疙瘩。
现在这样挺好,欠债还钱。不论将来大哥跟钱迎春怎么样,他们帮了钱迎春,又不至于被人看扁了人品。
赵卫东急的满脸通红,他平时不怎么爱说话,这一着急更是说不出来话了。
“吃饭吃饭吧!
卫东因为上学远,能来家里玩的同学不多。
钱同学多在家里住几天,就当考完试出来放松放松。
至于钱的事,还是等到卫东考试成绩出来后再说吧。”赵小叔也附和道。
现在赵卫东的成绩还没出来,一切还都不确定。
如果赵卫东也能考进帝都大学,那自然感情好,就算是让两人先领证,再一起去上学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如果大侄子没考上帝都大学,那还是打欠条,将来还钱的好。
谁知道这姑娘去帝都上了四年学,还能不能看上他家赵卫东?
赵保民自己是见过世面的,别说别人,刘桂芝去了冰城,就跟二哥不是一个档次了。
很何况在帝都学习四年的姑娘,齐大非偶,勉强扒着人家也没意思。
赵卫东自己还没有经济独立,他也只能是干着急,最终能给他拿钱的还是赵奶奶。
钱迎春倒是相对舒服了些,婚姻对她来说还太过遥远,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赵家真的逼着她跟赵卫东怎么样,那她心理肯定不舒服。